目标明确、措施精准“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步伐加快(2)
一是加快建立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公租房主要解决住房和收入“双困”的城镇家庭住房问题。保障性租赁住房重点解决人口净流入的重点城市,特别是城市新市民和青年人住房问题。共有产权住房主要帮助有一定经济实力、买不起房子的城市居民改善居住条件。
二是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住房保障政策和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财税、金融、土地配套政策,二是关于准入、使用、退出、运营管理机制。
三是建成了规模巨大的保障性住房。从1994年国务院决定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到2007年,全国共建设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1000多万套。2008年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以来,全国累计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7800多万套,2200多万困难群众取得住房补贴。
王蒙徽表示,“十四五”期间,将以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为重点,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增加保障性住房的供给,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浙江工业大学副校长虞晓芬表示,我国重视通过优惠政策激发出市场主体的活力,推动住房保障主体从政府为主向政府、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转变,住房保障对象从户籍居民为主向常住人口转变。“一个拥有14亿庞大人口的国家,又以超预期的高速行驶在城镇化、现代化的道路上,也没有相似的经验可以借鉴,取得了这样的住房保障成绩堪称世界奇迹。”虞晓芬说。
贝壳研究院高级分析师黄卉表示,如今,老百姓的居住需求已经初步得到了保障,我国住房市场也将迎来居住服务数字化、产业化、品质化、都市圈化、机构化的新浪潮。未来,随着我国住房供应的层次更加丰富、体系更加健全,人们的居住环境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
我国房地产市场总体保持平稳运行
住房回归居住属性的根基在于“房住不炒”,自2016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以来,已成为近年来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核心逻辑。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倪虹表示,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我国房地产市场总体保持了平稳运行,这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房地产长效机制的决策部署是精准的、有效的,“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全面落实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中央及地方始终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房地产市场调控全面升级,从紧从严,加大了对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打补丁”,从严堵住监管漏洞。
从调控城市分布来看,近期调控城市向三四线过渡;从调控手段来看,调控框架基本稳定辅以少量新增条款,调控监管政策主要以“升级”“补丁”形式进行,旨在遏制投机炒房,落实三稳目标;从调控走势来看,今年多采用“资金来源”“房地价联动”“限购”等强控房价类政策,以结果为导向加大调控力度。
倪虹介绍,近年来住建部围绕着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重点开展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始终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这是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根本遵循。以此为出发点,不断地扎紧房地产市场调控制度的笼子,特别是扎紧防止“炒”的方面,切实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
二是落实城市主体责任。督促城市政府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多策并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