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度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原标题:梯度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重庆精鸿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生产车间内作业。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摄
为引导广大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提出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3个层次优质中小企业梯队,制定了公平公正的评价与认定程序,建立优质中小企业动态管理和培育扶持工作机制。
统一规范培育体系
优质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基础力量。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杨建军认为,一方面,超六成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从事产业基础领域,是创新重要策源地,有力推动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另一方面,大量优质中小企业以其长期深耕专业领域、细作配套能力优势,与龙头企业共同构成相对完备的产业体系,有效保障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经过多年培育,目前已有的47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正逐步成长为专注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同时,各地行业主管部门也纷纷开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作,但对于“专精特新”定义、重点领域、优质中小企业指标设定及指标值限定比例等,各地都在探索,在概念认识上存在一定差异,梯度培育界限不分明。此外,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标准由各地自行制定、各成体系,不利于培育工作持续开展。
“《办法》的出台,正是要在全国层面形成一套统一规范的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不仅可以更好引导社会各方精准定位优质中小企业,规范培育工作,也为广大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参考的阶梯式目标,引导企业不断增强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逐步迈向国内国际知名企业。”杨建军说。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朱玉告诉记者,《办法》明确定义了什么是“优质中小企业”,即在产品、技术、管理、模式等方面创新能力强、专注细分市场、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3个梯度层次分明、相互衔接,有利于企业看清差距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同时,规范评价认定工作,对培育管理提出系统性要求,有助于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精准度。”
在朱玉看来,经认定的优质中小企业更容易获得资金补贴、金融支持等。具体而言,2021年1月,财政部、工信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提出,2021年至2025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100亿元以上奖补资金,引导地方完善扶持政策和公共服务体系,分三批(每批不超过三年)重点支持10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这些企业发挥示范作用。此外,国有银行均对“专精特新”企业制定具有吸引力的银行授信和贷款优惠条件。
创新是重中之重
创新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是优质中小企业不可或缺的核心能力。培育企业创新能力不仅要关注结果,也应注重过程。杨建军介绍,《办法》从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两个维度加强对企业引导,重点考虑研发经费和研发人员投入情况、高水平研发机构建设情况、自主知识产权拥有情况和关键基础产品的产业化突破或商业化应用情况等。特别是在研发投入指标设置时,兼顾规模较大的企业和规模较小的“潜力股”,设置三类差异化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办法》首次提出了“创新直通条件”,对创新能力、产业链作用非常突出但其他条件略有欠缺的企业给予适度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