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唐县近百位乡村老人,住进了北京援建的“唐乐楼”
“这里三餐不愁,还有老哥们儿,比之前的环境好了太多。”
宽大敞亮的房间里,六张床铺依次排开,淡黄色的被褥干净整洁。91岁的王银森老人坐在床边,正跟同屋几位刚刚入住的老哥们聊着天。
整洁漂亮的门厅,适合轮椅并行的宽敞走廊,墙上的呼叫按钮,老年人专用的盥洗器具,以及各种适老的座椅餐桌……室内的活动区域,除了影音多功能厅、保健康复室,更有棋牌、阅览室等各种文化娱乐设施。明亮的落地窗外,花园、长廊、塑胶步道在雨后显得更加鲜亮。
王银森笑着说:“没想到啊,老了老了能过上这样的日子,掉进了‘福窝窝’!”
老人说的“福窝窝”是日前刚刚启用,由北京援建河北唐县民政事业服务中心的“唐乐楼”项目,让近百位乡村老人从原来的“集体宿舍”乔迁“适老新居”。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
据了解,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2.5亿。在城市之外,农村留守、独居和困难老人的养老,往往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如何补齐农村社会福利短板,加强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工作体系,健全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等问题,已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中非常重要环节。
作为京津冀协同和京保深度融合的养老示范项目,“唐乐楼”为未来政府、企业、行业联手打造农村养老服务新模式提供了有益探索。
“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将老去。我从小是在农村长大的,深知农村老年人的生存状况。”援建项目乐成集团董事长倪浩华说,“如果‘唐乐楼’能让大家看到未来农村养老的一个好的做法,能够引流社会各界资源,那么农村养老事业一定会多点开花。我们也真心希望更多企业参与其中。”
七一联谊,老人激动的泪水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七一前夕,早晨不到9点,位于唐县城南5公里的“唐乐楼”里,已经欢歌笑语,这是北京乐成养老机构的社工们正在组织刚刚入住的老人们,开展一场“迎七一唱红歌,手绘画庆党生——唐乐楼联谊活动”。
“有没有爷爷愿意上来指挥大家唱歌呀?”为了活跃气氛,增加互动,社工不断的鼓励着老人们。
“我来,我试试,原来当兵的时候领着大家唱过。”从一开始的羞涩,到老哥们儿推推搡搡的推荐,有老人开始主动上前。从些许的不适,到在热闹的氛围里慢慢放松参与进来,笑容绽放在老人们沧桑的脸颊。
一上午,专业社工领着老人们唱歌、画画。一起做保健操,更教会他们如何正确活动筋骨。
吸气、吐气,耸肩、放松……不时有社工手把手帮助老人把手指调整到正确位置。社工齐英林发现,一位坐在后排的老人,尽管动作有些笨拙,但从活动开始到结束,一直在悄悄地抹泪。
“他跟我说是激动的。看到老人们高兴的样子,我也很欣慰。”作为活动组织者之一的齐英林告诉记者,联谊活动项目是乐成集团运营的养老机构和养老社区中日常社工活动的一个小模块。团队一般会在社工模块中针对不同年龄、身体状态、兴趣爱好等的长辈,开展特色社工活动,比如园艺、手工、书画、诗词朗诵、失智小组、音乐辅疗、手指操、心理慰藉等等。齐英林说:“这次活动的内容,都是根据乡村长辈们的情况和需求研发的新产品。”
联谊会上一直在鼓励老人家积极参与的社工李虹说,每一次社工活动,团队都会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去了解老人情况,在活动开展的环境中设计好各种细节。
“今天老人们在活动中展示出来的互动给了我们很多惊喜。”曾经担心老人们放不开,团队曾对破冰环节讨论推演了很多次,更担心与老人互动中缺乏信任,“但没想到的是老人们全程热情参与,真的让我们非常感动。”李虹说。
联谊会上,老人们的变化,让全程参与“唐乐楼”整个项目的负责人之一、乐成集团党委书记黎超,惊喜之余更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从简单集中居住照料到软硬件更新换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