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唐县近百位乡村老人,住进了北京援建的“唐乐楼”(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07-07 09:01:07
浏览

黎超至今依然记得第一次走进唐县这家公立养老院时的情景,“老人们大多数只是在院子里晒晒太阳,也没有什么事情可做。由于缺乏相应配套设施,部分失能失智,甚至长期卧床的老人得不到基本的专业护理和照料。”

那是2018年,作为精准扶贫对口单位,北京市朝阳区号召区域内企业积极参与帮扶唐县未来发展。而乐成集团作为一家多年从事“一老一小”民生事业的民营企业,怀着“为老人解难、为孩童筑梦、为家庭助力、为政府分忧”的事业初心,第一次把眼光放到了唐县农村养老事业上。

唐县民政事业服务中心是建于2009年的一家公立养老院,前身为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光荣院”,是曾经退伍老兵栖居之所。如今十几年过去了,两栋普通公寓楼的硬件设施相对陈旧,养老服务依然停留在简单的集中居住照料。同时受地域财政人员结构等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养老院里护理人员大多数为40岁上下的农村女性打工者,即便她们有意愿做好老人们的日常护理工作,也受制于缺乏专业护理知识。

看到有些老人的生活状态不尽人意,作为专业养老行业的从业者,大家内心非常复杂。

“我们每个人背后都有家庭,有自己家里的老人,这些场景会让你感同身受。那次考察让我们深深理解了除了硬件条件落后之外,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才是当前相比之下农村养老的真实差距。”黎超说。

当初从国企管理者加入集团,黎超说自己是被乐成的企业社会责任所吸引。“企业最初涉足养老事业,也是看到当时中国在养老行业发展相对落后的现状。养老和教育对于逐利的企业家来说,并不是个高回报率的产业。”

黎超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直是激励乐成长期耕耘‘一老一小’事业的源动力。当看到农村养老的现状时,企业领导就决定要为唐县当地的养老事业做些实事。”

然而事情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作为唐县民政事业服务中心配套护理楼——“唐乐楼”工程,乐成集团出资近2000万元,用时四年“打磨”。“如何真正服务于乡村老人?”黎超说:“必须深入地去了解乡村老人的生活感受,一点一滴地去打磨,让所有方案成为能解决当地老人急需的最佳方案。”

从2018年考察开始,“唐乐楼”的命名、设计施工、人员培训等等工作一步步向前推进。当所有参与的施工方听说项目为乐成集团的无偿捐助时,大家也都无偿地参与进来。

“唐乐楼”里,房间被设计成宽大的六人间,便于护理人员可以同时关注到几个老人。影音娱乐室、棋牌室等丰富了老人的生活。失能失智的老人被安置在四楼,有了特殊的护理设施,团队同时开展了多次服务人员专业护理培训。尽管受知识结构的影响,但手把手的实操演练,让当地护理人员打心眼里佩服“这群北京来的老师”。

曾经当过兵,放过羊,当过村大队长的王银森老人无儿无女,是曾经的五保户。五年前住进这家公立养老院,吃住不愁,生活有保障。老人说,平时县里也常会来慰问,“但今天的更好。”老人向记者竖起了大拇指,“是党的政策好,是企业家做的好。”

“我们已经开始筹划下一次志愿服务活动的内容了。希望给老人带去更多美好的时光,也会考虑给当地服务人员进行更多的社工活动分享,在我们不能到达的时候,给老人更多的帮助。”对于“唐乐楼”的未来,李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