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青年人才挑大梁(科技自立自强)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2-08-10 06:45:07
浏览

  近日,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中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的通知》,提出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减负行动3.0)。此次行动聚焦青年科研人员面临的崭露头角机会少、起步成长通道窄、评价考核频繁、事务性负担重等问题,推动减负行动效果持续深化,保障青年科研人员将主要精力用于科研工作。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39岁以下的科技人力资源占比达78.39%。青年时期是科研的黄金阶段,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近日,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中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的通知》,提出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以下简称“减负行动3.0”)。

  拓宽成长通道,让优秀青年科研人员崭露头角

  如今已是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副研究员的武恩秀,去年7月在天津大学拿到博士学位。那时,当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申请已经截止。没有资助,研究就进行不下去。正当犯愁时,天津大学的自主创新基金以及他所在实验室的开放基金项目雪中送炭。武恩秀研究的是新型二维半导体器件,经过一年探索,他不仅在该领域取得不少突破,还在物联网前沿领域部署了课题。

  科技部政策法规与创新体系建设司副司长汤富强介绍,为制定减负行动3.0,科技部组织了专题调研,了解一线青年科研人员的诉求。调研显示,科研资助的机会少、稳定性差,缺乏稳定资助,难以聚焦某一方向开展长周期的深耕研究,是青年科研人员反映的最普遍问题。

  聚焦起步成长通道窄的问题,减负行动3.0中的“增机会”举措提出,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和中央部门直属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用于资助青年科研人员的比例一般不低于50%;推动有条件的科研单位设立职业早期青年人才培养专项,对新入科研岗位的博士毕业生、博士后给予不少于5年的非竞争性科研经费支持等。

  由于资历浅、能证明研究实力的成果少,青年科研人员在与资深科研人员同台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此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已有的面向青年科研人才的支持专项,资助规模和资助范围相对有限,崭露头角难度大。

  减负行动3.0提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40岁以下青年人才担任项目(课题)负责人和骨干的比例提高到20%;中科院战略性先导专项新立项项目明确项目负责人中45岁以下青年科研人员比例不低于50%;在中科院新开工建设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工程指挥部中,新设立副总师岗位,由45岁以下青年科研人员担任等。

  武恩秀感慨:“青年教师开始独立科研,走好第一步是关键。减负行动3.0的支持政策,说到了我们心坎里。”

  优化考核方式,工作日用于科研时间不少于4/5

  激发创新活力,科技管理改革既要善于做“加法”,还要善于做“减法”。

  近一段时间,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徐晓明带领团队,将主要精力放在氢燃料电池测试技术研究与设备研制上。日前,测试设备已完成调试,提供给合作客户使用,在成果转化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氢燃料电池测试设备研究难度很大,我们能坚持下来,得益于团队的韧劲,还有相对宽松的考核环境。”徐晓明说。

  评价考核压力大,是青年科研人员集中反映的另一个问题。减负行动3.0提出,合理评价青年科研人员实际工作贡献,对履行岗位职责、参与的科研工作、发表的高水平论文、成果转化成效等情况均作为贡献予以认可,避免仅以有署名的成果作为考核评价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