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披绿林下生金(人民眼·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3-03-17 09:45:06
浏览

山林披绿林下生金(人民眼·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武平县永平镇挡风岭万亩合作造林基地。
  刘鹏标摄

 

山林披绿林下生金(人民眼·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三明市沙县区夏茂镇梨树村,林农在自家林场套种铁皮石斛。
  许 琰摄

 

山林披绿林下生金(人民眼·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沙县官庄国有林场工人在种植林下作物。
  陈登达摄

 

山林披绿林下生金(人民眼·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武平县下坝乡福兴村村民在转运紫灵芝。
  李国潮摄

 

  引子

  山上绿树郁郁苍苍,树下萌发的紫灵芝柔嫩茁壮。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捷文村村民李广军6年前开始试种紫灵芝,目前亩均年收益6000余元,约为早年伐木收入的20倍,昔日“砍树人”如今成了“护树人”。

  2001年12月,全国第一本新式林权证在捷文村发放。近年来,捷文村村民守绿换金、添绿增金、点绿成金、借绿生金,全村林下种植紫灵芝近5000亩、年产值达3000余万元,获评福建省“一村一品”(灵芝)示范村。

  武平县被誉为全国“林改第一县”。2002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在武平调研时明确要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从山下转向山上”,全面拉开了福建林改序幕。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积极响应号召,将集体林地“分山到户、均林到人”。至2005年底,完成了“明晰产权、确权发证”。随着改革不断深入,新问题接踵而至。钱从哪里来?树要怎么砍?单家独户怎么办?困难,一个个克服;问题,一个个解决。林业金融、林下经济、集体林地三权分置,三明林改向纵深推进。

  2021年3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考察调研时指出,三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索很有意义,要坚持正确改革方向,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积极稳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创新,探索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力争实现新的突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福建积极稳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创新,探索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路径。目前,福建森林覆盖率达65.12%,继续位居全国第一。2022年,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逾7000亿元。

  近日,记者走进武平、沙县等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策源地,看林改如何让绿水青山实现“颜”“值”同升。

  

  不砍树怎么富?

  发展林下种养,全省林下经济产值去年突破750亿元

  一盏灵芝茶热气氤氲,浅酌啜饮甘醇鲜爽。李广军动作娴熟地温杯、冲泡、分茶,每天接待好几拨客人。林间茶室旁是一间加工厂,一筐筐紫灵芝经过烤干、包装等流程,变身一包包灵芝茶。过去,李广军上山伐杉木,按照目前每立方米900元左右的市价,除去成本,亩均收益约6000元。然而,杉木生长周期长达20年,李广军和乡亲们一度守着绿水青山难变现。

  2011年起,武平县禁止天然林商业采伐。李广军的200多亩林子中近半是天然林,虽然每亩能领取23元的天然林停伐管护补助,但日子过得不宽裕,他常年外出务工。

  既要守护好绿水青山,又要突破传统采伐经营模式的发展瓶颈,如何找到一条让林农不砍树也能致富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