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大感染科 一个张文宏救不了这个“不赚钱科室”(3)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3-20 12:09:31
浏览

  温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主任陈永平至今还对2003年抗击SARS时记忆深刻,设备仓库临时改造的隔离病房,用砖墙垒起来做物理隔离,一间病房里住四五个人,病区只开出一个小门给医生进出,没有“三区两通道”,根本是“螺蛳壳里做道场”。SARS过后,陈永平与院领导都觉得要加强感染科建设。2012年,医院感染科搬进了占地一万多平方米的新大楼,整栋楼负压设计,提供160多张床位,有移动CT等设备,医生和患者分别从地下一层和地上一层进入病区。新冠疫情中,作为浙江省级的定点医院,温医大第一附院共收治了近百名疑似及确诊患者。

  翁心华记得,当年SARS发生后,原卫生部官员到上海了解三级医院感染病科发展情况。“我和他讲,医院里最破烂的地方、人少的地方就是感染病科”,这名官员回去后,就给上海市的医院拨款,加强感染科的建设。2004年,原卫生部要求,全国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须建立感染性疾病科,同时开设发热门诊及肠道门诊,这两个门诊也成为绝大多数医院感染科承担的职责。

  但能有陈永平科室这样发展的仅为极少数。2003年,赵晖所在的浙江乐清市人民医院感染科新建了隔离病房,当时在浙江省内也属先进。但17年过去,医院其他科室病房不断更新,赵晖所在的感染科还是老样子,当甲流H1N1、手足口病等疫情来袭时,病房根本就不够用。陈永平曾多次到温州及周边市县医院考察,他发现SARS过后的17年间,很多医院的感染科“基本没有发展”,应对此次疫情,有的医院依旧是医生和患者走同一通道,有的医院连隔离病房都没有。

  杨友明工作的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人民医院感染科虽然有70张床位,但病房建于上世纪90年代,不符合隔离条件。SARS过后,医院曾建了20张床位的标准隔离病房,在此次新冠疫情中,面对激增的病人,医院只能再将外科系统的病房整体改造,腾出400个床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副主任委员谢青等曾针对上海市57家二甲及以上综合医院感染病学科现状做过调查。2019年9月,他们发表的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市综合性医院感染科设置率为100%,但二级医院感染科病房设置率只有20%,总床位数328张,三级医院病房设置率要高一些,但也仅刚过一半,达55.56%,总床位数799张。

  武汉市一家二级综合医院——红十字会医院院长熊念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称,该院感染科只有3个人,算是医院规模比较小的科室,当地其他二级医院感染科的人数也都与红会医院差不多,红会医院感染科一般不会收治呼吸系统传染病的病人,而是选择将其转往金银潭或肺科医院住院救治。

  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医学院院长陈国强等在其发表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下的思考》一文中指出,武汉市的传染病医疗资源储备不足,武汉户籍人口及常住人口共1400万, 而两所专门的传染病医院——金银潭医院和肺科医院床位共900余张, 0.64床/万人, 远低于我国传染病医院床位数按城市非农业人口1.2-1.5床/万人设置的标准,与此同时,武汉市综合性医院内传染科体量非常有限。

  1990年代以来,医疗开始市场化,感染科成为不赚钱的科室。王贵强分析说,虽然SARS以后,传染科改为了感染科,但不少医院的感染科依然以看肝病、结核为主,传染病发病率下降,带来了科室业务量的减少,进而效益下降。而发热门诊、肠道门诊的接诊都有季节性,发热病人多在冬春季节,肠道疾病集中在夏秋发病,而且两个门诊看病人数都不多。以他所在的北大第一人民医院为例,大约4年前,一年的肠道门诊、发热门诊总量分别为1万例出头,平均下来每天只有三四十例病人。浙江乐清市人民医院的年门诊量为7万多例,这在同等级的县级医院已属于前列,其中,肝病占50%,结核占15%,不明原因发热占20%,还包括艾滋病等其他疾病。杨友明说,湖北孝感市云梦县人民医院感染科1年总的门诊量才1万例左右,发热门诊多的时候每天十几个病人,少的时候只有几个,工作量远远不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