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共同纲领到新型政党制度
原标题:从共同纲领到新型政党制度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隆重举行。图为中南海新华门前庆祝会议召开的群众队伍。
家和万事兴。我国基层乡村通过召开党员和村民参加的民主协商议事会,听取群众意见建议,丰富了基层民主协商形式。(资料图片)
1949年7月的一个清晨,上海市虹口区山阴路,32岁的供销合作社职员曾联松正浏览报纸上的新闻,忽然,一则由新政协筹备会刊登的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词谱启事,吸引了这位美术爱好者的目光。
经过近一个月的创作,曾联松提交了他设计的国旗样稿。
新政协筹备会第六小组负责拟定国旗、国徽及国歌方案。应征稿件如雪片一样纷至沓来。到8月20日征稿截止,共收到来自海内外,包括当时尚未解放的国民党统治区的应征国旗图案2992幅,国歌歌谱632件,歌词694首,国徽图案900幅。
刚开始进入复选,曾联松的设计并不是最热门的作品。大多数评委倾向于由一颗五角星和一条黄河组成的图案。但经过反复讨论,由曾联松原稿简化而来的五星红旗图案脱颖而出,最终成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国旗方案。
国旗旗面的红色象征革命,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爱国统一战线和全国人民大团结在组织上完全形成,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1949年1月22日,到达解放区的李济深、沈钧儒、马叙伦、郭沫若等55名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民主人士,联名发表了《我们对于时局的意见》,首次公开提出:“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共策进行,以期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独立、自由、和平、幸福的新中国之早日实现。”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后,各民主党派以《共同纲领》为政治基础,一致宣布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以政协会议为新的起点,新型政党制度在中国扎根。
2018年3月4日下午,北京铁道大厦,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民盟、致公党、无党派人士、侨联界委员举行联组会。
在听取致公党中央副主席闫小培等8位委员发言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
近代政党是在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中产生的。英国在1688年“光荣革命”前后产生了辉格党和托利党,随后演变为自由党和保守党,再往后工党取代自由党;18世纪70年代美国独立后,在议会中出现了联邦党和反联邦党两大政治派别,之后演变为共和党和民主党。
诸如此类的资产阶级政党,曾对于历史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但终究演变成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受制于党派利益、阶级利益、区域和集团利益,只能通过多党竞争、轮流坐庄来平衡矛盾、化解纠纷,难以避免其代表性的狭隘和局限。
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是合作型政党制度,突破了西方竞争性政党制度的框架局限。中国共产党是坚强领导核心,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自联系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是重要的参政党。这一全新的政党制度在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同时,统筹兼顾了社会各阶层各方面的具体利益;超越了以往政党之间零和竞争、松散联结等各种关系样式,创造出紧密合作的政党关系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