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农房改善进行时,市委书记戴源“把脉开方”!(4)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19-10-14 21:00:18
浏览

“不以集事为急,而以方便为上。”一个市委书记的民生情怀,彰显在点滴细节上,以百姓心为心,必然换来百姓心。从徐王村离开的时候,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老书记唐登胜拉住戴源的手,动情地说,“老房子条件差,没有卫生间、洗澡间,在盐城的孙子孙女不大肯回来。新房子各样条件好了,节假日小孩也都肯回来了。农房改善政策就是好。

撸起袖子,还得迈开步子——希望的田野呼唤新型农业

盐城农房改善进行时,市委书记戴源“把脉开方”!

△图为集中连片的农民新居。

盐城农房改善进行时,市委书记戴源“把脉开方”!

在树新村田头,戴源认真地看起两张图,一张是2016年的村居图,条状分布的散乱民居,把土地切割成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零散田块;一张是农房改善后的条田化土地整治项目图,退宅后的大田成方成块,面貌一新,宽敞便利的机耕道路,硬化畅通的水系沟渠,展现出现代农业的图景。树新村今年4月份实施农房改善,拆除578户,通过宅基地复垦和土地整治,耕地从5000亩增加到6000亩,土地质量等级从五等提升到四等,村里按照每亩900元的租金全部流转给市银宝集团,村集体经营收入每年增加90万元。

戴源与村组干部们算了一笔账:农房改善中,通过闲散地、道路、田埂、废弃沟塘的综合整治,一般村可以多出5%-8%的耕地,增加300-500亩地,人多地少的村,田埂更密,净增地比例更高,可达10%-15%。多出来的地作为集体留用地,可大大增强村集体的收入,仅靠这一项就能消灭贫困村。全市农房700多个改造点,新增地总量可达到30万亩。徐王村通过整村推进,平均每个宅基地拆出0.65亩地,村里增加了410多亩耕地,增加了村集体资产,负债20多万元的经济薄弱村,到去年底,村集体积累已近100万元。

土地是资源,更是要素。徐王村书记徐维兵、大桥村书记吕冬官有一个共同的观点:一户两户、修修补补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改变不了落后面貌。戴源肯定了他们的说法:“分散的居住,必然带来零散的田块,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耕作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农村发展需要。搞农业现代化,不能靠老一辈农民,也不能靠分散零落的地块。农房改善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乡村振兴的牵引性工程,既顺应了城镇化的大趋势,解决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的问题,又可以把零散的土地连成片规模经营,带动农业在生产经营方式上出现根本性的变革。农村的人口结构、产业结构、治理结构、村庄布局,乃至生产生活方式,都将在这场农房改善中发生深刻的变化。”

在靠近荷兰花海的太兴村,戴源与村组干部聊起了农家乐的三种途径:在苏南,村里把农房统一集中,好一点的做客房,差一点的当仓库,沿着路边的做餐厅,这是集体经济的思路;在浙江,农民把房子租给上海人或香港人经营;浙江长兴一带,农民自己做。戴源勉励村组干部带头探索新业态,“谁做成了,大家就跟着做了。”

英国人彼得·梅尔描述去法国普罗旺斯葡萄园的追梦人,“他们在辛苦乏味的职场打拼多年,有了足够的积蓄,需要一个项目,一个挑战,一个能让他们黎明即起的理由。而一座葡萄园恰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