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处理惩罚,长兴有了长效机制(人民眼·改进农村人居情况)(4)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6-05 07:23:18
浏览

  村民朱云飞现场演示操作:先在机器上刷IC卡,再摁按钮选择垃圾种类,藏在地下的垃圾收集桶的盖子自动打开,投放完毕,盖子自动合好。不一会儿,投了多少重量的垃圾、有多少积分,收集站内的大屏幕上实时显示。

  朱云飞告诉记者,垃圾有没有分类准确,摄像头实时抓拍就能“认出来”;大屏幕上点到哪户,该户垃圾分类投放的相关信息就会“跳出来”;扫描每户垃圾桶上贴着的二维码“身份证”,该户垃圾分类积分、扣分情况一目了然。

  这样的智能化管理,帮孙根法解了很多难题。往年,村里评星级文明户、垃圾分类示范户,总有人不服气。现在,再有人来申诉评选不公的,孙根法话不多说,调出每户垃圾分类的情况,“有图有真相,以事实服人”。

  智能收集站投入使用后,谢有志的工作内容也有所改变。原来他逐户收集垃圾、检查分类情况,走完200多户,要花两个多小时。现在,他的主要任务是负责收集站的清洗、维护。今年年底前,港口村计划建成5座智能化垃圾分类收集站,服务范围覆盖全村700多户村民。

  借力新技术,长兴县不少地方创新管理手段。

  ——李家巷镇试点建设垃圾分类智能化系统,在垃圾回收车上就能自动拍照、扫码,智能识别垃圾分类情况,数据实时上传后台。在刘家渡村村口张贴的垃圾分类每周考核公开榜上,“点赞”“曝光”两栏分别贴出照片,公布垃圾桶编号、户主姓名等。

  ——和平镇长岗村完成垃圾收运体系的智能化改造,建起村民垃圾收集二维码考评系统。通过在线监控,能实时掌握、分析垃圾收集户数、每户收集量等各类数据。

  ——太湖图影旅游度假区用一台扫码机引领“智慧分类”新风尚。村民每天定时投放且分类准确,管理员会扫码拍照上传,村民登录手机客户端就能看到自家的积分情况。

  今年,长兴县将对照前端收集、分类运输、运行机制、管理制度等要求,搭建50个智能化管理平台,计划用2到3年,让全县207个建制村都用上智能化运维管理手段。

  吴秋景说,智能化管理不仅节约人力、提高效率,还能为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积累基础数据。“我们还将以农村生活垃圾可腐烂量统计为切入点,开展根源分析,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测算体系,以便更深入地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从“分类好”到“处理好”

  健全垃圾处理体系,推动资源化利用,让“放错地方的资源”变废为宝

  “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在林城镇北汤村,一座座农居小院粉墙黛瓦,流檐翘角,别有风情。让人想不到的是,毗邻一座农家院落,林城镇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站就“掩映”在这片诗意中。

  “北汤村的美,有面子更有里子!”在资源化利用站,工作人员黎伯同现场演示——将易腐垃圾倒入分拣台,剔除少许不合格垃圾,通过输送带送到设备内撕碎、压榨水分,再加入酵母菌,进入堆肥仓发酵。“采用强化好氧堆肥发酵处理技术,处理过程无异味、无污染,垃圾入仓后2小时完成处理,25天后就能变成周边农户抢着要的有机肥。”

  2016年起,林城镇依托浙江大学技术支持,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处理试点,2017年启用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站。

  “易腐垃圾不出村,连周边村的垃圾都能处理掉。”北汤村党总支书记汪海浪介绍,附近18个村5.9万人产生的易腐垃圾,每天都被运到这里集中处理。

  从“分类好”到“处理好”,近年来,长兴县建设1座大型县域集中处理终端、5座镇域垃圾资源化利用站,探索建立户分类、村收集、就地资源化处理和户分类、村收集、转运集中处理体系,全县目前日均可处理易腐垃圾62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