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减乘除”算出幸福账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1-10-25 18:03:01
浏览

  中新网重庆10月25日电 题:丰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减乘除”算出幸福账

  仙女湖镇一种植大户的苹果桃去年口感发酸,经过近一年的精心“调理”后,香甜味又回来了。

  “没想到罪魁祸首是土壤钾肥过量!”10月25日上午,仙女湖镇的这个果园老板喜笑颜开,言语滔滔不绝。

  2020年,这个500余亩的果园,水果因为口感问题,销售受到一定影响,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果子外形漂亮了,个头更大了,味道却不如以前可口化渣了。

  丰都县农业生态环保检验检测站(简称丰都农环站)专家上门进行土壤取样化验,很快得出结论:土壤钾肥超标。

  结果让这位种植大户懊悔不已。之前,听说钾肥可以提高水果产量,果园在施肥时,盲目加大这类肥料的使用量,最终出现了适得其反的结果。

  按照丰都农环站专家开出的最新土壤改良“配方”,2021年,这个果园在施肥中调整氮磷钾施用比例,减少钾肥施用量,让今年成熟的苹果桃,在消费者那里又得到了认可,种植户也找到了发展自信。

  2019年,地处三峡库区腹地的重庆丰都县,成为长江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试点地,该县结合自身实际,将相关中央财政、市级配套和用户自筹总计7400万元的资金捆绑,发力打出一套“组合拳”,不仅助推了“三农”发展,更为当地乡村振兴夯实了基础。

  推行土壤测土配方施肥,只是丰都整个示范工作的一个缩影。截至2020年末,丰都全县农田面源污染防治工程完成80%,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完成70%。

  车行至三元镇梯子河村,路边一排排柚子树挂满硕大的红心柚,把树枝都压弯了腰。“土壤里缺什么,就‘补’什么;多什么,就‘控’什么。”上千亩的红心柚果园,有700多亩在11月丰收在即,让丰都县红友王红心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世成笑容满面,“测土工作每年都会做,配方也年年会变。”

  为了实现“以点带面”,丰都县采取整乡整村推进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试验示范模式,综合推出了绿肥还田、肥料深耕、水肥一体化在内的八大土壤保护举措。“先后推动了三建乡整乡1万多亩经果林木,龙孔镇楠竹村4000亩柑橘,仁沙镇永坪寨村1000亩榨菜,兴龙镇春花山村500亩花椒等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随行的丰都县农环站高级农艺师彭先容,喉咙刚做完手术不久,声音沙哑的她说起县里改善土壤提质增效的窍门时却不知疲惫,“目前,全县正全力推广有机肥使用,今年里,农户每使用一吨有机肥可以享受600元财政补贴。”

  “刚开始,大家不是很接受有机肥。”李世成解释,主要是现在农村缺少劳动力,平时施化肥,请来的工人左手拿个簸箕右手就能撒肥料,但有机肥较重,甚至得肩挑背扛,没多少人乐意干这活。

  不过,李世成很快尝到了甜头,在专家建议下,果园已经连续三年开展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试验,去年用了约460吨有机肥,今年用量达600余吨。“前些年果树根系不发达,很多肥料吸收不了就流失了。”李世成解释,有机肥能改良疏松果园土质,土壤不板结,果树根系发达了能极大提高化肥利用率,以前每亩地的柚子产量在1吨左右,现在能达到1.8吨。

  大量推行有机肥,这些肥料从哪儿来?过去,作为全县农业龙头企业的丰都县农发集团,主要是从东北等地找原材料,然后运回县城加工,费时费力,成本也高,现在实现了就近取材。原因在于,全县抓住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试点的契机,围绕农业产业链重点在“乘除法”上做文章,完成了整个农业产业的“增链”和“强链”工作,逐步实现了试点“闭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