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减乘除”算出幸福账(2)
在龙河镇柏木园村,一个近800平方米的农作物秸秆加工厂坐落在宽敞的马路边,进入其间,里面的玉米秆、稻草整齐地堆放在在库房里。“这个点能够覆盖周边6个乡镇,政府对我们有一定的年度收购考核指标,今年计划收购400吨,目前已收购约310吨。”加工厂现场管理员告诉记者,厂房及配套设备资金用的都是财政资金,最后交给企业市场化运作,“我们每年要给村集体1.5万元的场地和设备租赁费,人工和材料费自理,稻草、玉米秆每斤收购价分别在0.35元和0.25元左右。
这些秸秆在这里进行粗加工后,一部分卖给周边的养殖大户,作为家畜饲料;一部分主要供给丰都县农发集团,进行有机肥加工外销。
丰都县农发集团工作人员现场给大家算了一笔账:以前从外地进生产材料,加上人工和运费等,每吨原料综合需要1200元,现在足不出户完成采购,每吨价格只有800-1000元。
“秸秆加工产品现在供不应求。”丰都县农业农村委员会生态环境科工作人员崔志洪接过话茬,按照解决空壳村产业问题、村里有秸秆、远离农户等选址要求,2019年县里花了三个多月,最终在全县规划了类似规模的加工厂5个,目前均全部投运,总共投资613万元,全年可消纳约2000吨农作物秸秆,真正实现“变废为宝”。
在广袤的农村,养殖业是不少农户致富的另一个重要产业,农村要发展,但又不能牺牲环保,怎么办?丰都县同样给出了优异的答卷。
近年来,丰都在招商引资中着力做好“乘法”,加倍扶持“环评好,潜力大”的企业,培育引进了恒都、华裕、温氏、德青源等行业“领头羊”,依托实施生态养殖进行示范带动,让生态发展理念真正入脑入心。
在树人镇大楼脚村1组,占地10余亩的丰都县洋鑫畜牧养殖业有限公司里,通过监控视频,圈舍里的情况一目了然,2400多头生猪长势喜人。
“整个猪场,圈舍占地仅一半左右,剩下的场地,主要用在了环保处理领域。”公司管理员毛明益说,养殖场采用了异位发酵床技术,圈舍里的粪污直接通过漏缝地板进入下方的收集池,通过管道输送到一旁的加工区,再加上菌种进行发酵,经过干湿分离处理后,干粪加工后每年可以生产约2800吨有机肥,污水则进入处理池处理后经还田管网施用于自家沃柑种植园。
在洁净的粪污加工区,一台机械翻耙机正在来回作业。毛明益满怀期待地道,养殖场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于2020年9月投产,第一批有机肥有望在2022年8月份对外销售。
离这里5公里外,养殖场承包的450亩果园里,成片的柑橘树枝繁叶茂。“通过养殖场管网已经自行完成两次施肥,果园仅今年就减少了4吨左右的化肥施用量。”毛明益说。
“对于存在污染的养殖户,我们都是‘零容忍’,毫不犹豫进行整改,对拒不按要求整改的交由环保执法部门依法查处。”丰都县农业农村委员会副主任秦中发说,这方面用好“除法”理念,全县绝不手软,2018年以来,县里先后关闭搬迁禁养区养殖场户129家,让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工作进一步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