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公司工作,我们都很自豪”(2)

光山新闻网 山阴新闻网 2019-04-01 10:29:30
浏览

  目前,伊江公司员工本地化比例接近70%,敏佐温也是本地员工之一。用在伊江公司工作几年的积蓄,敏佐温在内比都买了一块地,花了800万缅币盖起两层的楼房,下面是砖瓦结构,上面是木结构。

  敏佐温于2012年来到伊江公司,从普通技工干到汽车队长,目前负责管理内比都、仰光、密支那的公司车辆。“在中国公司工作几年后,缅籍员工不仅专业技术得到提高,还形成了很好的职业素养,严格执行公司规章制度。不等到所有乘车人系好安全带,敏佐温就不会发动汽车,无论对谁都能坚持原则。”李晓萍说。

  敏佐温、特特汶都是伊江公司优秀员工中的一员。公司每年都会评选优秀员工,并组织他们到云南、广西、广东等地参观学习。在参观位于云南的水电站时,看着几个大型发电机组和巨型大坝,特特汶说:“缅甸很缺电,有的地方还在用蜡烛。我在缅甸只见过小型发电机组,希望建更多的水电站,不仅能照明,还能随时做饭。”

  “去广州的时候,看着那么多立交桥、那么璀璨的灯光,我都有点晕了,心想:开车会不会找不到路啊?希望有一天缅甸也像中国一样明亮,像中国一样有很多的高速公路。”敏佐温说,“感谢中国公司,正在帮助缅甸实现这些目标,在中国公司工作,我们都很自豪!”

  “如果可以,我会选择一直在中国企业工作”

  本报驻蒙古国记者 霍 文

  “家里有钱了,我又实现了一个愿望,就是带着家人到中国走走看看。我亲身感受到了中国的发展。”

  不久前,由中国中铁四局承建的中国政府援建项目——蒙古国残疾儿童发展中心正式移交。该项目位于乌兰巴托市巴音高勒区图拉河北侧,能同时为250名蒙古国残疾儿童提供疗养服务。

  几个月前,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中蒙两国工人正在为项目年底竣工做最后冲刺:室外,工人们正在铺路面沥青;室内,几位当地油漆工正在抓紧刷涂料。“我们要严格按照中国师傅示范的工艺流程施工,确保装修质量达标。”项目班组长奥其尔姜苍·苏赫巴特尔提醒着他的同事们。

  苏赫巴特尔几乎每天都扎在工地上。他管理着20余名工人,还负责70余名各工种工人的协调工作。每天早晨一上班,他先给本班组的工人布置当天的施工任务,然后奔波于各个作业现场,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检查工人的操作是否规范,提醒工人们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人身安全。

  苏赫巴特尔今年44岁,中等身材,黝黑的脸庞上常常挂着腼腆的笑容。他出生在蒙古国巴彦洪格尔省嘎卢特县一个牧民家庭。小学六年级时,他们举家迁至乌兰巴托。初中毕业后,他便开始在乌兰巴托打零工。

  随着中蒙两国经贸合作往来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进入蒙古国市场,为当地提供了不少就业岗位。2002年,苏赫巴特尔找到一份中资企业的工作,一家人的生活开始有了起色。2016年中国援建蒙古国残疾儿童发展中心项目正式开工,苏赫巴特尔被派到了这个项目上工作。

  在中国师傅张瑞民指导下,苏赫巴特尔的技术能力快速提高。在进行每项建筑工艺的操作时,张师傅都会反复演示、耐心讲解,苏赫巴特尔就在一旁认真记录、琢磨,边干边学。因为肯学习,他从刚开始只能干一些搬砖运料的基础工作,到如今成为班组长,还曾多次被评为优秀员工。

  他和工友们听过项目负责人介绍这个项目的背景。残疾儿童没有机会上学,甚至生活无法自理。父母为了照顾孩子,往往只能一人工作、一人在家看护孩子,生活困难。“在发展中心,孩子们能一起玩,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非常有帮助。他们的父母可以外出工作,也能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中国企业帮我们做了件大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