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事业创新之路:从“一堆一器”到“多堆多器”(2)
在回溯历史时,年过八旬的原子能院原院长孙祖训如此总结:不能等靠要,要自己主动出击。“一堆一器”是苏联援建的,我们必须要自己建加速器、自己建反应堆。
1964年,原子能院自主设计和建成我国第一座国产反应堆——49-2游泳池式反应堆。该堆安全运行了50多年,承担了我国重大项目燃料元件考验任务,同时还用于同位素生产、材料辐照考验、单晶硅辐照、核电服务和人才培养等。在即将退出历史舞台时,49-2堆还用于核供热,老树开新花。
循着49-2堆开启的自主化之路,中国的核科技事业大步前进。
1984年,原子能院自主开发和设计建成了我国第一座微型中子源反应堆(原型微堆),可用于中子活化分析、同位素生产等。
2010年,原子能院建成我国首座快中子增殖反应堆(简称“快堆”)——中国实验快堆,将天然铀资源的利用率从压水堆的不到1%提高到60%以上。这对于充分利用我国铀资源、持续稳定地发展核电、解决后续能源供应等问题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2010年,原子能院自主研发设计建成一座多用途、高性能研究堆——中国先进研究堆,其主要技术指标居世界前列、亚洲第一,为我国核科学研究和开发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实验平台。
在加速器方面,自主创新也在加速——
1996年,原子能院自主研制了我国首台国产回旋加速器——30MeV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我国回旋加速器进入强流时代。2014年,原子能院自主研制建成100MeV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性能指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束流功率和强度世界第一,可以做很多科研。”张天爵说,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已用于空间电离辐射环境下国产电子元器件单粒子效应与抗辐射加固、医用同位素生产等。
目前,原子能院已研制230MeV超导质子回旋加速器,这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加速器,将用于癌症治疗。质子治疗被认为是最先进的癌症治疗手段之一,适用于黑色素瘤、颅内肿瘤、眼癌、前列腺癌、肺癌、肝癌等癌症,但目前设备基本被国外垄断。“很多人问,国产的行不行?我想对他们说,在加速器部分,我们不比任何一个国家差。”张天爵直言。
原子能院的自主创新还走出了国门。比如,他们研制的微堆已出口到巴基斯坦、伊朗、加纳等国家;研制的无损检测电子直线加速器已出口到土耳其。
“当年的堆和器是第一代,现在已经升级好几代了,这是非常大的进步。”万钢说,原子能院将在已有技术基础上,进一步建成中国示范快堆、质子直线加速器和北京ISOL装置等新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反应堆和加速器,在堆器融合交叉的发展阶段,通过平台整合结构深化和体系优化,形成新的科技创新平台。
在万钢看来,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还不具备自己建设反应堆和加速器的条件,需要苏联的援助。但我国科研人员并没有止步不前,而是敢想敢做,最终走出了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创新之路,从国际舞台的边缘走到中央。
与张天爵的感受一样,万钢在回顾这段历程时认为,“再难的时刻都已经走过来了”,“未来,我国的核工业发展应该是底气十足”。
(本报记者 陈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