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企孙:教育感最强的科学家(3)
现代科学对叶企孙的科研、教学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他注重实验研究的条件,在清华物理系为吴有训购买X光机,为赵忠尧购买镭放射源;他鼓励师生自制仪器设备,聘请青年技工海因策制造仪器设备,并在实验室后设立工厂;他甚至不允许师生叫实验员阎裕昌“听差”,而是称其为“先生”……
在叶企孙的鼓励、指导下,一批优秀的物理系学子攻读应用学科,成为新中国的学科奠基人或学科带头人。如气象学和航天学家赵九章、地球物理学家傅承义和翁文波、海洋物理学家赫崇本、冶金学家王遵明、应用光学家龚祖同、光学家王大珩、力学家钱伟长、金属物理学家余瑞璜和葛庭燧、地震学家李善邦等。
跌宕人生,不幸与不朽
“北院7号饭团”是清华一道独特的风景。这是叶企孙在清华理学院时的住所,师生们时常聚集在此约饭、交流信息、聆听指导。钱三强、彭桓武、钱学森、熊大缜曾在此借住,解决一时住房之困。
叶企孙延续了物理系任教时的习惯,常邀学生散步、游园、吃茶点,借机将课上未尽的知识或新知识道出。
1929年至1938年的清华物理系,是中国高教史上公认的“不朽的传说”——这段时间培养出的人才,当选院士者达55人。
由叶企孙一手成立的清华理学院,也很快成为清华最先进、最大的学院。后世统计,他共培养了79名院士,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有近半数是他的门生,在中国教育史上无出其右。
谈笑有鸿儒的日子短暂而美好,1938年,一向主张“科学救国”的叶企孙,同意爱徒熊大缜奔赴前线,并为冀中抗日提供了人员、物资、经费支持。岂料这一举动给自己招来横祸——1939年熊大缜遭受诬陷、被迫害身亡,叶企孙也因此遭受牵连,被认定为“特务”而身陷囹圄,这段历史在“文革”时再次将他的人生拉入黑暗……
历史终将还原真相,黑暗总会被光明驱散。1987年2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深切怀念叶企孙教授》,在叶企孙去世的第10年,大师之师终于得以正名。
人物生平
●1898年出生于上海县。
●1913—1918年,清华学校(现清华大学)学习,高等科毕业。
●1918—1920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
●1920—1923年,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学习,获哲学博士学位。
●1924—1925年,东南大学副教授。
●1925—1941年,清华学校(现清华大学)任教,物理系副教授、系主任、教授,理学院院长,特种研究所委员会主席。
●1929年,国立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同时被推选为决定学校大政的7位评议员(教授会议的最高议事机构)之一。
●1932年,发起成立中国物理学会,历任副会长、会长、理事长、当然理事、常务理事。
●1933年,参加中国天文学会,并被选为理事。
●1945年,任西南联大理学院院长,暂代该校常委职务。
●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49年,被任命为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履行校长职责,主持新中国成立阶段清华大学校务。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
●1950年,当选为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现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委员会常委兼计划委员会主任。
●1952—1977年,北京大学校务委员、物理系教授、金属物理及磁学教研室主任、磁学教研室主任。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常务委员会委员。
●1977年辞世,终年79岁。
▲叶企孙侄子、中国工程院院士叶铭汉(左)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互赠叶企孙图书。
▲1949年10月,陈毅与各界人士合影。左起分别为叶企孙、潘光旦、张奚若、张子高、陈毅、周培源、吴晗。
▲叶企孙在北院八号。
记者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