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权下放20年,本科专业需要更多“原生林”(4)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4-15 18:12:02
浏览

美国专业评估分为校内评估和校外评估,其中校外评估主要包括州政府组织和委托的评估,以及专业认证机构的评估。“美国各州的专业设置程序中,基本都包含了外部评估的环节,一些州甚至要求高校递交新专业申报书之前,就请其他州内院校对其进行评审。在专业调整时,政府、高校也要应用专业评估的数据和结果来进行决策。”饶燕婷说。

从2013年起,饶燕婷便一直在关注国内的专业结构调整和专业评估体系建设。在采访中她直言,直到现在,我们的“专业评估”依然不健全。

“目前,我国的‘专业评估’基本上约等于‘专业质量认证’。”她表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除了质量问题之外,结构问题也很突出。尤其是专业结构不合理,直接导致毕业生结构性失业问题凸显。专业评估作为有效的管理工具,不仅可以用于保障专业教育质量,也可以用于专业结构调整。然而,目前国内各类专业评估主要发挥确保专业教育质量“底线”的作用,缺少对专业与产业发展、劳动力市场需求、区域布点情况等的考察,评估结果不利于高校的专业设置与调整。

“专业质量当然也很重要,但如果没有合理的结构布局,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级各类人才的需求,在倡导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今天,质量将成为一纸空谈。”饶燕婷说。

事实上,我国开展专业评估的时间并不晚,1985年,当时的国家教委就已经在高等工程教育领域进行了评估试点。但在上世纪90年代,由于国家大力推行院校评估,延缓了专业评估工作。近年来,这方面工作虽然又逐渐被重视起来,但更多集中在地方层面。据统计,目前全国有二十多个省市开展了本科专业评估试点工作。

“省级范畴的专业评估目前几乎也都存在以质量把控为主,缺乏区域间统筹调节的问题。”饶燕婷表示,一所高校的专业设置不仅与其本身学科特点和办学方向息息相关,也要考虑高校驻地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区域内高校的同类专业布点情况。高校受自身条件制约,在专业设置和调整时,很难获取这方面的信息。这就需要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开展以社会需求和结构调整为导向的专业评估,为高校做好专业设置与调整工作提供信息服务。

然而,目前我国的专业评估体系尚不健全,对专业设置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切性关注不足。

“在一定程度上,这是由于教学质量数据相对容易采集,而经济产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数据较难获取。这既有统计口径的问题,也有信息公开的问题。”饶燕婷说,这些都是制约高校科学设置、调整专业的因素,也是专业设置自主权要想“放得下,接得住”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建立健全专业评估体系,是我国目前专业结构调整急需的。”

特色决定成败

相较于设立一个专业,淘汰一个专业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随着近年来各高校对于专业质量重视度的提升,低质量专业的淘汰率在大幅度增加。根据此次教育部公布的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2019年度各高校撤销专业数量达到了367个。2018年度,这一数字甚至达到了416个,是2014年高校专业淘汰数的6.2倍。

然而,由于专业的存废直接关系到本专业学生的切实利益,这使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专业应被淘汰呢?

在专业淘汰的各项“指标”中,最引人注目的指标便是“就业率”。事实上,这也是很多高校在评价某专业时,最喜欢参考的一个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