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武汉病毒所科研人员万余字长文:疫情之下的是与非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5-16 16:45:38
浏览

 
 
原武汉病毒所科研人员万余字长文:疫情之下的是与非  
 

编 者 按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职责,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时不时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近日,曾在武汉病毒研究所读书、工作多年之后于2018年底离职的科研人员赵非,就其所了解的情况并结合公开报道和相关信息,针对公众关注的与武汉病毒所相关热点问题,发表了他的看法。

文章共分9部分,分别是:1. 他们到底做了什么?2. 病毒是人造产物吗?3. 病毒是实验室泄露的吗?4. 有没有改造过病毒?5. 是否及时预警?6. 怎样评价石正丽?7. 如何评价药物筛选?8. 为什么不出来澄清?9. 作者自己有什么想说的?

作者同时希望,全社会能更多地关注科研工作者和他们的工作。毕竟,科研工作者也是和医务工作者并肩作战,从疾病和疫情之中拯救世界的英雄。

武汉病毒研究所,疫情之下的是与非

作者 | 赵非

自2019年12月起,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国。

疫情最早报告是在武汉,而位于武汉市、坐拥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P4)、且多位研究人员常年致力于冠状病毒和蝙蝠病毒研究的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以下简称武汉病毒所),自疫情开始至今一直处于风口浪尖。

虽然一直在为应对疫情、研究病毒倾尽全力,但面对甚嚣尘上的传言、部分毫无根据的猜疑、少数具有明显针对性的谣言,以及一些来自外媒用心险恶的中伤,武汉病毒所似乎一直默默背负着所有舆论压力,全心投入科研攻关。

在传言、猜疑、谣言和中伤之中,也有很多理性的声音希望了解武汉病毒所在此次疫情中到底做了些什么。

随着中国疫情压力逐渐缓解,世界其他多个国家的疫情蔓延愈演愈烈,部分国际媒体和某些别有用心之徒试图施展甩锅嫁祸大法。在此,我觉得有必要重新梳理一下武汉病毒所在此次疫情中所做出的努力和工作。

作为一个受过比较系统的生命科学研究训练、曾在武汉病毒研究所读书、工作多年之后于2018年底离职的科研人员,我仅代表个人身份,基于个人的经验和理解,结合网络公开报道和有关信息,对大家关注的和武汉病毒所相关的热点问题谈一谈我个人的看法。

(注:本文内容均基于个人理解,和任何机构无关。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以官方身份正式将新型冠状病毒定名为SARS-CoV-2。这一命名引发了较大争议,中国病毒学家先后2次在国际有影响力的科学期刊上发表文章建议更名。为避免引起更多争议和不必要的误会,在此我按照WHO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疾病命名,称之为COVID-19病毒。)

1. 疫情期间,武汉病毒所到底做了什么?

根据网络上可查找到的信息,我简单梳理一下武汉病毒所在此次疫情中所做的工作。

2019/12/30:从合作单位武汉市金银潭医院获得不明肺炎患者样本。

2019/12/31:经通用引物鉴定初步判断病原为一种冠状病毒,开始构建文库准备进行测序。

2020/01/02:获得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确认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即COVID-19病毒。

2020/01/05:成功分离到COVID-19病毒毒株。开始建立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搭建抗病毒药物筛选平台,逐步开展药物筛选。

2020/01/09:按标准将COVID-19病毒毒株收入国家病毒资源库,进行了标准化保藏,可依法依规提供给有关机构,将为当前COVID-19病毒的科学研究、疫苗开发、生物医药筛选等提供重要资源支撑。

2020/01/11:武汉病毒所作为国家卫健委的指定机构之一,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交了2019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序列信息,在全球流感共享数据库(GISAID,Global Initiative on Sharing All Influenza Data)发布,实现全球共享。(美国首个mRNA新冠疫苗就是基于中国提供的病毒序列开发的,所以武汉病毒所和其他广大中国科研工作者的努力实际上对于国际防控应对疫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惜中国人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和巨大牺牲争取来的时间,被某些国家白白浪费了。)

2020/01/21:就瑞德西韦抑制COVID-19病毒复制(细胞水平)提交专利申请。

2020/01/22:开始COVID-19病毒灭活疫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