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武汉病毒所科研人员万余字长文:疫情之下的是与非(9)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5-16 16:45:38
浏览

武汉病毒所之所以十几年如一日地研究冠状病毒、研究蝙蝠病毒、研究其他烈性病毒、建立P4实验室,就是因为预见到新发传染病可能造成的严重威胁;而且石正丽也曾多次警示要高度重视蝙蝠携带的病毒包括冠状病毒对人类可能的危害(https://www.yixi.tv/speech/663)。

但是,科学家不是预言家,没有人能提前预见到2019年末会有这么一种病毒引发如此严重的疫情,他们能做的只能在疫情发生之后迅速启动科研攻坚。

武汉病毒所参与新型冠状病毒工作的时间节点如上所述,也就是说有据可查的最早时间是2019年12月30日收集到了临床样本。

病毒学的关注方向可能和传染病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等有所不同,主要是针对病毒自身进行相关研究。

面对这么一种新的病毒(虽然类似SARS但毕竟还有较大差异),在不进行动物和细胞实验的情况下,很难得出明确结论是否会出现人传人,也无法预言是否会造成大面积流行。

唯一可能让科研人员警觉的就是,测序结果和序列比对显示COVID-19病毒和SARS病毒有一定关系。但科学是严谨的,仅就病毒序列的相似性是不足作为确定证据预测严重疫情的,如果贸然将这一消息公布媒体,可能会引起严重的社会问题。

因此,武汉病毒所最可能的做法是,根据法律法规和工作流程,将这些信息提交有关单位(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不了解具体是哪些单位,但网上已有大量资料描述新发传染病的法定报告途径,大家可以自行查询)。

现在没有确定证据表明这点,但是武汉病毒所在1月11日“作为国家卫健委的指定机构之一”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交病毒基因组序列信息,从这里或多或少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但是,无论如何,我个人认为武汉病毒所,还包括全国其他从事病原研究的单位,在繁重的科研攻关的同时,都忽视或忽略了专业病原研究机构应该尽到的另一重要社会责任:在疫情初期,没有尽快面向公众进行高质量的宣传,科普病毒特性,介绍预防手段;疫情发展过程中,没有及时面向公众介绍自己在针对病毒进行哪些研究,工作得到了哪些进展,还有哪些工作需要进一步完成;在谣言漫天时没有及时站出来,以专家的身份澄清辟谣,而是听之任之。

除了潜心科研、发表论文之外,科技工作者和科研单位的一项重要社会责任就是向公众进行科普宣传、用普通民众听得懂的语言介绍自己的工作和结果。

尽管我所了解的武汉病毒所科研攻坚团队每天工作10-20小时,的确无暇顾及公共宣传和教育,但其他暂时没有参与科研的其他科研工作者们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公众答疑解惑。个人认为,本次疫情中,多数相关科研单位在这“社会责任”上只能打负分(其实这是国内多数科研机构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问题)。

另外,大疫当前,也反映出我国缺乏一支有专业素养的新闻队伍进行正面的宣传,这也是谣言四起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过,亡羊补牢未为晚矣。在遭受了某些国家狂风暴雨般的抹黑之后,我们终于也理解了所谓清者自清只不过是一厢情愿,该澄清的时候一定需要澄清,改批驳的时候就应该站出来批驳。

在此基础上,用科学的知识来武装公众的头脑,是让大家对谣言免疫的最好方式。所以,科普工作任重道远,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绝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

6. 怎样评价石正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