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步伐加快(产经观察·从新兴产业看新质生产力)(2)
用户侧,可降低用能成本、提高用能质量;电源侧,加快推动系统友好型新能源电站建设,提升新能源并网友好性;电网侧,提供调峰、调频等多种服务,在电网薄弱区域增强供电保障能力……新型储能可与电力系统源、网、荷等各环节融合发展,提升能源清洁利用水平和电力系统运行效率。
加大研发力度,推进融合创新平台建设,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储能产业链上游涉及原材料与设备,中游涉及储能系统与集成,下游涉及电力系统储能应用。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新增新型储能装机直接拉动投资超1000亿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远景动力鄂尔多斯电池基地,经过匀浆、涂布、辊压、模切等多道工序,一块块蓝色方形电芯陆续下线,随后将转运至远景储能在河北、甘肃等地的装配基地,组装成一个个20尺5兆瓦时集装箱储能系统。
“单个储能集装箱能储存5000千瓦时电量。相比市场主流的20尺3.35兆瓦时储能系统,单位体积容量更大,占地面积能减少约40%,循环寿命突破1万次,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下降约30%。”远景集团高级副总裁田庆军告诉记者,今年一季度,远景储能出货量超过1.2吉瓦时,同比增长50%以上。
田庆军介绍,新型储能正向大容量、高密度、超安全、长循环、智能化方向升级。“未来新型储能还有很大技术进步空间,锂电池储能度电成本有望降至0.1元以下。届时,‘不稳定的新能源+新型储能调节’的度电成本有望降至0.3元以下,相比煤电具备成本竞争力,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与此同时,新型储能产业部分核心部件和关键材料技术仍需攻克,产业链基础和完备性还有待提升。眼下,国内相关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持续开展新型储能技术创新、应用布局等方面的研究,推动产业体系日趋完备。
——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力度持续加大。
膨胀机是压缩空气储能的关键设备之一,要在高压、高负荷、高转速下高效运转,存在较高技术壁垒。“我们牵头各大科研院所、头部装备企业,协同开展技术攻关与工程实践,攻克大容量、高参数、超长时空气压缩/膨胀机组工艺设计等国际空白技术,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装备100%国产化。”李峻介绍。
近年来,300兆瓦等级压缩空气储能主机设备、全国产化液流电池隔膜、单体兆瓦级飞轮储能系统等实现突破,助力我国储能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融合创新平台建设加速推进。
广州白云区,机器轰鸣、构架吊装,一座专门用于新型储能产品测试的220千伏变电站即将建成。“建成后,研发团队和厂家可以在这里完成真实场景测试,让产品快速走向市场。”国家地方共建新型储能创新中心副总经理、南网科技公司首席技术专家刘石介绍。
作为新型储能领域唯一一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地方共建新型储能创新中心由广东省政府和南方电网牵头,联合13家新型储能材料、芯片、电池等上下游企业共同组建,打通“实验室—制造—市场”的创新链和产业链。
中国能建中电工程储能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戚宏勋认为,新型储能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进步的关键。要积极开展储能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攻关,推动产学研用各环节有机融合,加快创新成果转化,积极探索新型储能应用市场。
完善新型储能政策体系,引导各类储能科学配置和调度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