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氢车事件:地方招商引资正确姿势是什么(2)
由此可见,庞青年自有一套“盈利模式”。至于当地政府是否以及如何从中获利,有待进一步的信息披露。而真实的招商引资过程,也有必要给纳税人一个交代。
“花钱”招商引资是下策
当下,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已成各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拉动力。各地都在招商引资,就会形成竞争,进而改善营商环境,促进经济发展。这正是经济学家张五常推崇的“县际竞争”,这一模式在实践中也获得很大成功。
然而,现实中,也有些地方官员为了短期政绩,忽略投资风险,结果导致了巨大损失。他们或被骗得血本无归;或错判市场形势,亏损严重。
既要招商引资,还要避免财政风险,如何才能周全地兼顾?有些经济学家谈地方竞争时,早已指出关键:招商引资的重点是改善营商环境。具体而言是减税、降费、简化行政步骤,降低行政成本。再进一步,也是优惠(甚至是免费)出让土地资源,改善基础设施。至于政府掏出真金白银,和商人一起做生意,则不应被鼓励。
揆诸当下,一些地方政府的现金诱惑,确实有可能扭曲投资者的行为,使其行动路径从满足市场需求,转向迎合官员。善于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真企业家,与擅长钻营“政商关系”的人,往往是两类人。唾手可得的地方政府资金,吸引的未必是干实业者。
从这个角度讲,减税降费之优势在于企业的长期经营,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得以显现。这对骗子而言,显然非常困难。为此,如今很多地方政府设置“减五免五”“先免后减”,将优惠政策长期化。倘若经营亏损,企业倒闭,这些“税费流失”也不会形成财务漏洞。
如果是“出让土地”,政府实际损失的可能性更小。时下的招商引资过程中,地方政府基本会开出“出让土地”的条件,一方面缘于“财政缺钱”,主要还是为了投资安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一旦成功,地方获利巨大;项目失败,投资亏损,土地不会因此减值。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土地“四通一平”完成,道路拓宽铺平,基础设施完善,土地反而可能升值。这种招商引资模式,既约束财政纪律,也有利于增加土地供给,降低地方营商成本。
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花钱”和“不花钱”有重大的区别。地方政府不花钱,就需要放权让利,让市场自发形成秩序,其只做监管者就好;一旦地方政府花钱,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企业家精神就被抑制,有些投机分子就可能乘虚而入。南阳“水氢”汽车事件,希望能引起警醒。
□陈兴杰(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