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庞青年的“车载水解即时制氢”技术不可行?

光山新闻网 刘洋 2019-05-30 08:21:03
浏览

  虽然有湖北工业大学两名学者的专利打底,又有地方官员点赞,但在不少学者看来,青年汽车掌门庞青年在河南南阳试水的“车载水解制氢技术”,毫无科学实用性。

  5月28日,澎湃新闻()记者联系到部分汽车、氢能专家,对庞青年“车载水解即时制氢氢能源汽车”技术的可行性、经济性和安全性作出分析。

  “这个技术一点都不稀奇,学过初中化学的人都知道,说白了就是活泼金属制备氢气。但获得活泼金属的能耗是很大的,这是只要接受过初中化学知识的人,都应该懂。如果抛开汽车,在一些特殊的地方,比如说一些海岛还可以去运用。”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教授林瑞直言,车载水解制氢技术不可能大批量应用。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副教授、复合电源研究所氢能研究室主任(国家燃料电池汽车及动力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吕洪也认为,庞青年选择的制氢方式只是最简单的一种,但该技术用于车载肯定不合适。

  2019年5月22日,南阳当地媒体发布题为《水氢发动机在南阳下线,市委书记点赞!》的报道称,水氢发动机在河南南阳市正式下线,这意味着,车载水可以实时制取氢气,车辆只需加水即可行驶。5月22日上午,南阳市委书记张文深到氢能源汽车项目现场办公时,为氢能源汽车项目取得的最新成果点赞。

  这一表述引发极大争议,也让“车载水解制氢”这一多年前即已被产业界放弃的技术,重回公众视野。

  林瑞表示,车载制氢的思路是很好,且美国通用公司十多年前就已尝试过,后来印证了不可行。实践下来,目前国际上比较通用认可的,还是采用高压储氢的方式。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副教授陈凤祥认为,车载实时制氢系统很复杂,这导致复杂结构体积庞大,车里难以放下,“现在装样子是可以的,但正儿八经在路上跑的时候,要实时可控,整个体积会非常庞大。相当于车上背了个化工厂在跑。”

  据南阳高新区管委会通报,南阳“水氢发动机汽车”专业名称是“车载水解即时制氢氢能源汽车”。该技术由湖北工业大学与青年汽车自2006年6月起联合研发,项目名称为“车载水解制氢用铝合金制备的关键技术基础研究”,2010年被科技部“973计划”批准立项,其基本技术原理是“铝合金粉末+催化剂+水”反应制氢,目前已取得相关专利。

  虽然这项技术被戴上了“973计划”的帽子,且庞青年宣称“成本不用消费者担心”,但外界依然对这项技术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充满怀疑。

  下为澎湃新闻记者根据与专家对话内容,整理出的“六问”。

为什么说庞青年的“车载水解即时制氢”技术不可行?

  青年汽车董事长庞青年接受采访,介绍“水制氢汽车”原理。 澎湃新闻记者 石轶君 图一问车载水解制氢技术是否可行

  吕洪表示,庞青年选择的制氢方式只是最简单的一种,原料主要是铝粉,为了促进反应加了所谓的催化剂,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条件、促进反应。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若将该技术用于车载,吕洪认为肯定不合适。

  “汽车用氢气跟每个人的开车习惯是有关系的,比如说要加速或减速,有的人喜欢可能猛踩刹车,有的人可能喜欢慢慢踩刹车,有的人喜欢猛踩油门,有的人可能喜欢慢慢加油,是有不同的情景的。那么对应到氢气,出来有时候会快,有时候慢。铝和水反应是一个化学反应,氢气的产生是不可控的,可能会出现想少量用氢时反而多了,想用大量氢气时来不及的情况。”吕洪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中间必须加一个类似缓冲罐的东西,把氢气收集起来,但是,“如果说是要去这样做的话,为什么不直接用高压储氢,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陈凤祥和林瑞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