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游戏成瘾的青少年治疗区:家庭教育问题多(4)

光山新闻网 王林 2019-06-10 14:40:23
浏览

  上周,小黄重回医院,看望曾经一起戒瘾的朋友。几天后电话回访,小黄妈妈向医生报喜:“我的仔前天刚找到了一份工作,是自己找的!”黄妈妈一边夸奖儿子一边感慨自己的改变也很多。黄妈妈以前很强势,在小黄戒瘾治疗的后期,她看到自己的问题,也承认自己的不足,表示要与儿子做朋友,“儿子开心地一下子把手搭在我肩膀上。”

  青少年成瘾行为科运行已有两个多月,共有过百名家属和患者咨询和求助,目前经过评估收治的有23人(已出院的有9人),其中游戏成瘾患者约占一半,年龄最小的13岁,最大的25岁。前来咨询或治疗的青少年中,80%以上都有家庭教育问题。

  5 防沉迷技术再先进

  也不及父母的爱

  究竟如何把握未成年人玩游戏的“度”?游戏观察人士丁鹏认为,行业的自我进化应该同时进行,如避免青少年长时间在线。

  在今年“六一”儿童节到来之前,国家网信办统筹指导西瓜视频、好看视频、全民小视频等视频平台,统一上线“青少年防沉迷系统”,目前国内已有21家主要网络视频平台上线了“青少年防沉迷系统”。而在此之前,包括腾讯游戏、三七互娱、多益网络等游戏平台,也纷纷上线“青少年防沉迷系统”。

  为防沉迷,游戏公司十八般武艺齐上阵,但还是挡不住孩子成瘾。对此,也有学生表示“玩不了王者荣耀就玩其他的游戏”。今年3月,腾讯推出并测试了儿童锁功能,未满13周岁未成年用户需要家长充分知情并亲自“解锁”才可以登录游戏。丁鹏说,这一次家长们被“强制”参与其中,表明在保护未成年上,再先进的技术也只能作为辅助,更多的还是需要家长的参与。

  专家指出,近年来,为防止青少年沉迷网络,政府、学校乃至社会各界都采取了相应措施,一些游戏生产企业采取实名注册,推出防沉迷系统,但仍有一些网游企业剑走偏锋,对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副教授王绪轶建议,政府、学校、医疗机构等应形成“反网络成瘾”的联动机制,相关部门加大对网络游戏产业的监管力度,对网络游戏的内容和价值观严格把关,防止不正当价值导向的网络游戏对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

  和浩仔对话时,他的眼神总在看别处,只有聊到游戏,才短暂露出笑容。

  “我们实在没办法了,全靠你们了”,心理医生从游戏成瘾者的父母那里,听到最多的就是这句话。

  但恰恰相反,让孩子戒瘾,打开心灵之门,真正的钥匙掌握在父母手里。医卫机构人士普遍认为,家长不应把希望全都寄托到戒瘾机构,治疗的过程中,最难的就是防止复发。

  专家呼吁,除了国家层面的规范和行业的自律之外,家庭关爱也很重要,父母们应正视这个问题。

  (文中浩仔、阿旭、小茗、小黄均为化名)

  游戏成瘾是种病,您怎么看?

  卫生机构:支持

  在医学界,不乏将游戏成瘾看成是一种疾病。早在2017年12月,世卫组织专家就建议将“游戏障碍”列为成瘾行为,而在2018年6月,世卫组织将“游戏障碍”纳入《国际疾病分类》的第11次修订本。近日,世卫组织正式认定“游戏成瘾”属于疾病。

  游戏行业:反对

  消息传来,游戏行业最先发出反对声音。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多个电子游戏相关团体均反对新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