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单车运输到最需要的地方 夜幕下的京城共享单车运维员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19-08-08 11:17:40
浏览

  按照指令,骑着三轮车把单车运输到人们最需要的地方——

  夜幕下的京城共享单车运维员

  夏夜是属于繁华喧嚣的,一天的工作结束后,人们在晚上开启了属于自己的休闲时间:聚餐、购物、观影等,夜生活在此时达到了顶峰。7月,北京市商务局印发《北京市关于进一步繁荣夜间经济促进消费增长的措施》的通知,提出了大力发展“夜经济”,促进消费,打造“夜京城”的目标。

  夜间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夜间出行的需求。近日,北京市交通委将重点治理“夜京城”地标和商圈共享单车停放秩序,严控停放车辆总数,加大晚6点后共享单车淤积清理力度,同时加强夜间交通高峰期共享单车调度。而对于奋斗在最前线的共享单车运维员来说,在夜间,他们迎来了工作最忙碌的时候。

 

  一份没有门槛的工作

  据8月4日北京市交通委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共享单车日均骑行量为160.4万次,平均日周转率仅为1.1次/辆。共享单车存在着车辆投放总量严重过剩、车辆调度不及时、分布不合理的情况。

  来自山西的赵翔今年51岁,每天的工作简单而重复。从早上8点开始,他蹬着三轮车运输共享单车,每天至少要拉够90辆才能拿到每月5000元左右的基本工资。年轻的90后们熟练运用大数据后台的操作系统,从事分析制表、上报数据、定位车辆等工作。而赵翔由于年龄和文化的限制,所能做的工作仅是听从安排,进行搬车、运车、放车的循环。

  “我们每天只有一项工作:就是按照指令,骑着三轮车把单车运输到人们最需要的地方。”赵翔一边说着,一边搬起一辆共享单车放到公司配备的三轮车上。只见他一只手握住车座的下方,一只手握住车把的下方,将单车的前轮卡在三轮车的边杠处,车头向外,动作熟练且迅速。这些都是赵翔长时间搬运单车得到的技巧,磨出老茧的双手能帮助他运输很多的车辆。一辆三轮车最多能装15辆共享单车,车装满后,他便登上三轮,把这些车运往人们需求量最大的地方——地铁口。

  像赵翔这样的运维员,大多都是60后、70后的外来务工人员,没有五险一金的保障,也不需要太多应聘要求。“年轻人谁干这个啊,又苦又累。”48岁的河南人李华之前考虑过快递和外卖,但他发现送外卖也要懂“技术”,对于智能手机的使用,自己只会打电话和发微信。“送外卖有时候会碰到英文名字的商铺,看不懂,给人送错就闹笑话了。而且送餐还必须快,我们这一把年纪了,比不上年轻人。”李华眼中的运维员,是一份几乎没有门槛的工作,只要身体健康,吃苦耐劳,摆正心态,就能胜任这份工作。

  夜间是工作最忙碌的时候

  以三里屯为中心5公里的范围,就是李华运输单车的区域。三里屯是北京最繁华的地段,也是建立“夜京城”的主要商圈之一,从早到晚人流量一直很密集。夜经济“十三条”的出台,使李华从原本晚上6点下班变成了晚上10点。

  “三里屯这地儿和别的地方不一样,晚高峰一过,来这里的人不减反增,单车需求量大,不加班不行。”说着,李华打开微信,在一个20多人的单车运维群里开始接受指令。后台运营人员经过大数据的分析可显示出有较多闲置车的区域,并将指令发到微信群。李华就会前往指令的区域,用公司专门的APP将闲置车扫码开锁搬上三轮。运到地铁口后,放车、锁车、摆齐,拍照发到群里,之后数据会显示在APP中,就知道自己刚刚搬了多少辆车。这些流程在刚入职时都要经过公司统一的培训,完成一次这样的搬运,平均要花费40分钟左右的时间,一晚上能运输四五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