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3亿人远程办公,上班族“宅在家”的梦想实现了(3)
胡世昌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远程办公最大的便利,是省去了通勤时间。以往去公司上班,每天通勤时间是80分钟,再加上早起洗漱,他要提前2个小时起床。但他发现,居家办公后,自己起床晚了,但工作时间却更长了。“大家从11点开始工作,有时候到晚上12点,同事还在沟通,大家都默认这时候你还没休息。算下来,一天至少工作了9个小时,甚至是11个小时。”他说,很多客户也没有了周末的概念,经常找来谈事,原来的“995”工作模式变成了“007”。
黄晓萱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公司老板最担心的是效率问题:员工居家工作,有没有在认真干活?会不会睡懒觉?进度能不能跟上实际需求?黄晓萱的任务是尽可能解决老板的担忧,提高线上办公效率,并且每周交付一次远程办公迭代细则。“云办公”第一天后,她找同事、朋友沟通,发现大家普遍觉得工作效率低。她意识到,“所有一切关于远程办公效率的思考,都是基于现场办公形式的思考。”
传统的办公环境是大家面对面工作,早上9点打卡,下午6点下班,随时随地沟通。老板更愿意用肉眼、现场办公来验证员工是否工作满8小时。但是远程办公后,员工“藏”在了电脑另一端,管理者没有办法验证他确实工作了8小时,或者早已相信,这个人肯定不会工作8小时。
“老板们通常假定,现场办公8小时,大家都在认真工作。但实际上,现场8小时,并不代表真正工作8小时。在家虽然没有办法进行监控,但并不代表工作效率低于现场办公的效率。”黄晓萱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很快,黄晓萱调整了远程办公细则:公司不要求员工在几分钟内必须回复信息,而是以项目管理方式对远程办公进行评估,项目保证在deadline(最后期限)之前完成,不用去考虑工作效率这个伪命题。
部门的反馈佐证了黄晓萱的想法。复工一周后,总经办和各部门经理一对一交流,出乎意料的是,各部门都表示,远程办公不影响部门内部的效率,甚至因为能保证相对完整的思考和工作时间,效率高于现场办公。
“信任是最为重要的。”腾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徐思彦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管理者需要相信员工在家中也能完成和在办公室一样,甚至更好的工作。为了支撑这种信任,相对应的绩效方式也随之变化,应从“以付出时间为主转向以结果导向为主”。
“从管理哲学上来讲,是倾向于传统的监管思维向倾向于让员工自我驱动的管理思维的转变。”腾讯研究院的研究总结。这意味着,远程办公既考验着团队领导的管理能力,也对员工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体验了将近三周的远程办公,胡世昌发现,自己的工作效率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每一次开会,团队都会提前确定一个非常明确的主题和任务,并在小群里讨论。每一个项目都要写一个简报,相较于过去,简报内容十分精确,把具体的时间、事件和负责人做成表格,发在群里,大家按照任务时间点来完成,“团队领导与员工的沟通能力,也决定了远程办公的效果。”
腾讯研究院的一份研究报告如此总结:“管理流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流程化能够让团队成员都按规则办事,让工作周期变得清晰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