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治理与中国视野(2)

光山新闻网 刘洋 2019-05-24 17:39:21
浏览

  近10年来,国际社会为应对全球经济危机和人类共同挑战,在国际、区域和一系列重要议程上,推动全球治理及机制改革取得一些成效。建立起全球经济治理新架构,扩大了联合国发展议程,推进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改革,签署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协议等。东盟、欧盟、非盟、上合组织等地区组织加强区域综合治理,相关方自愿组合对话解决伊核等热点问题,金砖国家成为新兴大国和南南合作新平台。凡此种种,都顺应了世界格局的变化,在全球治理参与权、国际规则制定权、多边议题话语权、发展利益分享权等方面,给予发展中国家和人类共同挑战更多关注,推动全球治理体系从两极争霸、西方主导向南北共治方向演进。

  二、全球治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当下人们常说,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变局的核心内容和未来走向,都与全球治理密切相关。

  一是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继以蒸汽技术为标志的第一次科技革命、以电力技术为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之后,以信息技术、网络通讯、人工智能、基因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集群式发展为特征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兴起,呈现出机械化与智能化、信息化和绿色经济融合发展趋势,深刻改变着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改变着国力增强方式、国际竞争内涵和传统战争形态,引发经济、社会和军事力量革命性增长。

  二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牵引下,世界和区域经济加速整合融合发展,生产要素在全球统一大市场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各国相互依存、利益交融的“地球村”逐步生成,全球经济平衡稳定、可持续发展问题突出,各国利益与人类共同利益亟待协调。

  三是世界多极化呈现。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国际力量朝南北均衡方向发展,区域跨区城合作机制叠加,国际和地区组织更加活跃,跨国企业、非政府组织、网络媒体等非国家行为体影响扩大,国际舞台上角色多样化,少数国家主宰世界难以为继。

  四是全球性挑战多样。国际社会面临更多共同性问题和全球性挑战。经济危机、地缘冲突、恐怖主义、生态恶化、难民涌动、跨国犯罪、公共卫生以及网络、能源、粮食安全等威胁,需要国际社会通力合作应对,维护人类和平生存与可持续发展。

  全球化时代、多极化世界、信息化社会等面貌展现,国家主义的狭隘性以及原有全球治理机制的代表性、适应性和有效性落后于时代,加强全球治理和改革治理体系势在必行。以二十国集团诞生为起点,国际社会在全球和地区组织平台上,通过紧密型或松散型合作机制,推动全球治理从“西方治理”向“共同治理”转变。欧洲、东亚等地区治理取得一些成功经验,卫生防疫、救灾缉毒、航空海运等领域治理成效显著,形成多元的地区和领域治理模式及平台机制。但总的看,全球治理受到霸权强权羁绊,治理体系存在缺陷,各国地位极不平等,价值利益差异较大,权力和责任严重失衡,治理主体权威不够,治理能力亟待提升,难以形成更多共识和合力。

  特别是美国认为自己在全球治理体系中透支了、受损了,让其他国家“搭了便车”、“占了便宜”,以特立独行替代认定“吃亏”的国际规则,用“退群”举动冲击主导建立的制度体系,急于摆脱无利可图的治理义务,两年创下退出多边机制和国际组织的历史记录。美国先后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权理事会、万国邮政联盟,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巴黎气候变化协定、伊核协议、《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涉及国际法院管辖问题议定书,削减对联合国巴勒斯坦难民救助机构、反恐机制等资助,影响联合国有效运转,造成部分机构瘫痪。在美国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冲击下,世界贸易组织改革压力倍增,二十国集团功能和影响下降,全球经济治理均衡化和民主化趋势停滞。特别是美国停止履行《中导条约》、宣布退出《武器贸易条约》、不再公布核武器数量、可能恢复使用小型核武器等举动,撼动了维系全球和大国战略稳定的军控及核裁军体系,引起国际社会极大关注和忧虑。美国的质疑和冲撞,恶化了国际合作氛围,造成全球治理出现局部失序状态。

  面对全球治理的时代之需,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