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黑除恶的“江苏样本”:关键在打 根本靠治(2)
此外,江苏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对全省6万余名政法干警和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进行集中培训,编印下发法律法规汇编6000余册、应知应会手册20多万份。他们主动适应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要求,努力把每一起案件都办成铁案。
从源头上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
值得关注的是,江苏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查处“保护伞”的指导意见,明确界定黑恶势力“保护伞”11条具体认定标准和5条处置原则。江苏省纪委监委和政法机关着眼于扫黑与毁伞同频共振,合作建立“同立案、同督导、同公告”的“三同机制”,建成全省统一的涉黑涉恶腐败问题线索库,在全国率先开发使用涉黑涉恶腐败问题线索管理分析系统,实现全省联网、实时掌握、全程指导。
此外,两部门还共同制定《涉黑涉恶案件和线索快速移送处置机制》,对线索范围、移送期限、结果反馈等作出刚性规定。
把专项治理与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结合起来,形成长效机制,是此次江苏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与以往打黑除恶的重要区别之一。
江苏水利部门联合公安等有关部门开展河湖非法采砂集中整治行动,打出了一套“组合拳”——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违法犯罪活动;开展非法采砂船组装点、黄砂堆放场地源头整顿……
此外,卫生系统开出了“药方”——清查整治职业“医闹”、强制消费、倒卖号源、术中加价、欺诈医疗、非法行医、非急救转运、“黑护工”乱点。银监部门拉出“对账单”——彻查非法集资、校园贷、现金贷、非法金融广告。交通、住建、文化旅游、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纷纷行动,建立健全资质审查、市场准入等监管机制……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的根本之举。
近一年来,江苏组织部门全面开展村“两委”人员摸底调查,逐一过筛清理不符合条件的村(社区)“两委”人员,“一村一策”精准治理,2018年共整顿提升软弱后进村(社区)党组织1015个。
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江苏各地紧盯涉黑涉恶人、事、地等要素,开展预警监测、法治宣传等活动,在全省村(社区)配备法律顾问,帮助村(社区)梳理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提升群众的“免疫力”。
此外,江苏进一步健全重点人群帮教管控机制,做好无业人员和失学辍学青少年服务管理工作,防止其拉帮结派或被黑恶势力教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