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能源清洁化利用的有益探索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基层蹲点调研】
传统能源清洁化利用的有益探索
——探访我国首个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油示范工程
光明日报记者 高 平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上湾镇,有一个占地3000多亩的大型化工厂。比面粉还细的煤粉进入管道和反应器,高温、高压和加氢,20多个小时后,煤就变成像矿泉水般清澈的柴油、石脑油等高端油品。这里就是国家能源集团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油生产线。
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总经理王建立自豪地说:“这条生产线可以说是国之重器,我国富煤、缺油、少气,把煤变成油,承载着我国的能源安全战略。到目前为止,我国是世界上唯一掌握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油关键技术的国家。”
煤制油是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
在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记者见到了我国煤直接液化的功臣舒歌平,1961年出生的他满头白发,为了攻克煤直接液化关键技术,从1996年开始,舒歌平就埋头实验室、中试车间,天天与煤粉裹在一起成了“黑人”。
现在,舒歌平已经是煤直接液化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国家能源集团煤制油化工公司总工程师。舒歌平站在厂区向记者介绍,煤制油技术主要分为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两种。所谓煤炭液化,就是把煤中的有机质转化为液态产物,从中获得液态的碳氢化合物来替代石油及其产品。煤的直接液化是通过加氢,使煤直接转化为液体燃料,但其工艺过程的总体操作条件相对苛刻和复杂。
煤的间接液化是先将煤气化,制成合成气,再经过催化合成为液体燃料。其优点是煤种适应性较宽,操作条件相对宽松温和,但总效率比不上直接液化。从煤制油技术发展现状看,煤的间接液化技术成熟,我国已形成规模化生产。直接液化因工艺复杂,投资大,风险高,德、美、日等发达国家还都处于试验阶段,尚无任何工业化生产的成熟经验可供借鉴。
中国煤储量居世界第三位,而目前所需石油的一半以上依赖进口。不少有识之士意识到,通过煤液化工艺生产合成油,将我国丰富的煤炭资源转化成“油优势”,将成为中国能源战略的重要机遇。我国的煤直接液化工程布局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鄂尔多斯项目则在2004年8月开工建设,2011年进入商业化运营。
王建立指着生产线上的两台煤液化加氢反应器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两个“庞然大物”每台总重2130吨。当时无法直接从制造地东北运到现场,只能做成每节140吨的大锻件逐节运来,再在工地现场逐节焊接。当时国内尚无工程企业能完成吊装,最终他们请一家荷兰公司使用了世界最大吊车才吊装完成。
王建立感慨地说,当时是2008年,现在我们国家的装备制造能力取得大跨越,吊装能力已达5000吨。现在返回头看,当时的难题就是小儿科。科技攻关,必须有决心、有恒心。
经过10多年的艰苦攻关,鄂尔多斯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油生产线技术已经成熟。目前生产线的设备国产化率已经达到98%以上,核心设备全部国产。
煤制油的“特种效能”
在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的展览室,有3瓶样品。一瓶是普通石油炼出的柴油,颜色浑浊;另两瓶是煤制油得到的汽油、柴油,晶莹透明。王建立说:“煤制油可以说是‘天生丽质’,它是特种油,可以广泛运用到国防军事领域。”
煤基直接液化油品具有区别于石油基油品的独特品质——显著的“一大三高四低”特性:比重大,高热值,吸热能力强,冷却能力好,高温下油品质量稳定,不易发生氧化变质、结焦;低硫、低氮、低芳烃,有效降低尾气颗粒污染物的排放,达到了清洁燃料标准;低凝点,凝点低达-70℃,适合在极寒地区和高空使用。
“此种新型油品能够生产超低凝点柴油和大比重航空煤油等,是不可多得的优异、清洁油品,有极高的应用前景。”舒歌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