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文中的中华文明(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3-08-14 11:09:45
浏览

西夏不仅在创制文字初期就翻译了中原地区的词典鼻祖《尔雅》,后来还仿照汉文经书小学类典籍编纂西夏语的字典、辞书和蒙学著作。如西夏文《文海宝韵》兼有汉文《说文解字》和《广韵》的特点。西夏文《五音切韵》则参照了中原地区等韵的韵图和韵表。西夏文《碎金》模仿汉文《千字文》,将1000个不重复的西夏常用字编成了五言诗,描摹西夏社会生活的实际情景。西夏文《三才杂字》也仿照中原地区蒙书,分门别类地编排西夏语常用词语。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番汉合时掌中珠》,书中序言明确提出“不学番言,则岂和番人之众;不会汉语,则岂入汉人之数”。明确主张民族间要通过掌握不同语言,深入交流,和合共处。书中分类编辑西夏文和汉文对照词语,每一词语都有四项,中间两项分别为西夏文和相应意义的汉文,左右两项分别为中间西夏文和汉文相应的译音字。这是一部精心编纂的党项人和汉人互相学习对方语言文字的工具书,也是最早的双语双解四项词典,在辞书编辑、出版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为中华文明增光添色。

西夏还受《尔雅》影响,编纂了大型西夏类书《圣立义海》,分门类地记录西夏自然状况、社会制度、生活习俗以及伦理道德等词语,每一词语下有双行小字注释。还编纂了西夏谚语《新集锦合谚语》,共收364条谚语,每条谚语由字数相等的上下两联句子组成,内涵深邃,富有哲理性、教化性。

西夏文化典籍,既借鉴吸收了中原文化典籍中的优秀成果,赓续了中华文明,又显示出民族特色,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继承中华法系,效法中原社会文书

在已发现的西夏文世俗著作中,全面反映西夏法律、社会的西夏王朝法典《天盛改旧新定律令》(以下简称《天盛律令》)最引人注目。此法典共20卷,150门,1461条,是中国中古时期的一部综合性法典。因记载西夏社会的汉文资料十分稀少,西夏往往被称为“神秘的王朝”。《天盛律令》是记载西夏社会最全面、最集中、最重要的典籍,为西夏历史、社会的研究开创了崭新局面。《天盛律令》从形式到内容都受到中原王朝成文法《唐律疏议》和《宋刑统》的重大影响。此法典既取法中原王朝法典之长,又依据西夏实际有所创新,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为中华法系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显著贡献。此外还有西夏文写本《亥年新法》《法则》,以及军事法典《贞观玉镜统》等法律著作。

出土的西夏文献中还有大量的户籍、账册、契约、军籍、告牒、书信等社会文书,约有1500余件,比敦煌石室所出经济文书的数量还多。这些文书多仿照中原地区相关文书的程式,如契约包括立契时间、立契者姓名、契约内容、违约处罚,最后有立契者、证人等签名画押。这些反映西夏社会实际状况的原始资料,对研究、认识西夏社会具有极高的价值。其中有的文书还有特殊的文献价值,如西夏文军籍文书记载了基层每年登录军人及装备的具体状况,是中国古代保存至今的军籍文书实物,有特殊的文献价值。又如西夏文的户籍和契约中都记录了西夏时期不同民族通婚的事实,是历史上民族融合的重要见证。

出土的西夏文献中还有移植或参考汉文医书的医方。源于中原历法的西夏文和汉文合璧的历书,则连续80多年,是中国历法史上鲜见的历书原件。

传承中华科技成果,弘扬中国活字印刷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四大发明之一,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印刷术包括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宋朝沈括在其所著《梦溪笔谈》中记载了毕昇发明和使用活字印刷的实况,但活字印刷实物没有传承下来。前些年,一些国外的专家质疑中国活字印刷的发明,也往往以此为口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