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促乡村文旅“脑洞”大开(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12-07 11:22:01
浏览

在崇左市大新县硕龙镇念典村念斗屯,村民世代秉承“自立自强”的生活信条。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县水利设施匮乏,农业灌溉条件落后,面对困境,念斗屯派出260名村民支援县里水利设施建设,向恶劣的自然环境发起挑战,誓要改变家乡的面貌。

进入20世纪80年代,尽管物资匮乏、生产力落后,但念斗人民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从1961年利用丰富的水资源发电照明,到1978年完成通屯砂石路铺设,每一步都凝聚着念斗人民的智慧和汗水。

如今,念斗屯作为红色教育基地,保留着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战争年代留下的防空洞、炮台山,以及20世纪村民们自建的水坝、穿山而过的山洞……无声诉说着念斗人民自立自强为美好生活奋斗的过往。

2018年,念斗屯实现了整屯脱贫,这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故事还在续写……在自治区商务厅的对口帮扶下,念斗屯依托农业优势,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近两年,念斗屯与多家企业签订了订单合作协议,种植黑米、辣椒、龙须菜、木薯、生姜和沙姜,也涉及家禽养殖等多个领域。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念斗屯的稻螺养殖产业。起初,仅有零星几户村民尝试养殖稻螺,但村委会经过深入调研后,决定引进这一产业。村集体流转了20多亩土地,专门打造了田螺养殖基地。通过示范基地,带动了周边村民的田螺养殖热情,实现了田螺与黑米的立体种养。如今,稻螺养殖在念斗屯已经达到了150多亩。只要村民养殖的田螺和黑米品质达标,村集体便会积极帮助他们拓展外部市场。

驻村第一书记蓝宵勇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今年的黑米收成很好,每亩产量高达1000斤。订单都设定了保底价,每斤6元。这意味着,在原有的田螺养殖基础上,每亩地还能额外增收约6000元,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随着农业的发展,村民们开始思考如何将农业与红色旅游资源相结合,打造念斗屯的特色品牌。

原本,念斗屯依托红色教育资源,每年都吸引着大批人来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或开展党日活动。然而,由于基础设施简陋、消费项目有限,来学习的人无法在此地消费,甚至还要饿着肚子离开。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念斗屯依托订单农业,开发农家乐项目。如今,前来参观学习的人除了学习红色文化,还能体验农业文化,享受采摘的乐趣。

40岁的村民蒙金花是这一变化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她原本在桂林打工,考虑到父母年迈,于2017年回到家乡。作为党员,她积极响应村里的号召,既养殖了稻螺,又经营起了农家乐餐馆。

蒙金花在自家开起了土菜馆。平时,她会带领游客在田间地头体验农活,采摘的菜品则交由丈夫烹饪制作。如果忙不过来,她会聘请一两个妇女来帮忙。“这些妇女通常家里有小孩和老人需要照顾,无法外出务工。我们土菜馆不仅为访客提供了便利,还带动了屯里的妇女就业。”蒙金花说。

蒙金花表示,今年她打算扩大自家订单农业的规模。“订单农业对我们村民来说真是很有保障的。只要有订单在,等收获的时候就会有老板来收。只要勤快,好日子就有盼头!”

扶贫产业园让工业搭上文旅“快车”

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与畅联东盟的区位优势,为靖西市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全国知名的边关旅游目的地提供了无限空间。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兴起,靖西主动拥抱文旅产业,巧妙融合自然条件与边境政策优势,大力发展与文旅紧密相关的工业,为文旅产业注入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