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阔东方潮创新强国路(13)
让科研人员拥有更多自主权。《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为科研人员松绑解套,让“打酱油的钱可以买醋”;《关于加强和改进教学科研人员因公临时出国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让科研人员出国交流可以按照自己的学术活动安排,因公出国批次不再受限;
……
系列改革措施通过破除体制性障碍、打通机制性梗阻、推出政策性创新,显著增强了各类主体创新动力,优化了创新要素配置,优化了科技创新环境和学术生态,提升了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新突破。
重大成果竞相涌现
创新驱动发展释放的巨大能量,和改革驱动创新激发的强劲潜能正在释放。
——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领域取得一批重大成果,在量子信息、铁基超导、干细胞、合成生物学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北斗导航卫星全球组网、“嫦娥五号”实现地外天体采样、“天问一号”登陆火星、空间站“天宫”加快建造,“奋斗者”号完成万米载人深潜,川藏铁路稳步建设,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等大科学装置建成使用;
——科技有力激发经济和产业发展内生动力,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蓬勃兴起。新型显示产业技术和规模全球领先,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悬浮试验样车下线,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世界第一;
——科技创新支撑民生改善能力明显增强。癌症、白血病、耐药菌防治等领域打破国外专利药垄断,一批高端医疗装备加速国产化,85万名科技特派员深入脱贫攻坚一线,为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科技力量,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科技攻关,助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
神州大地回荡着创新的时代回响。
这其中,伟大的科技抗疫无疑是最华彩的乐章。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巨大挑战,也是对中国科技的全面检验。如今,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在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角力的过程中,中国科技亮出了高分答卷。
2020年3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再次强调,“最终战胜疫情,关键要靠科技”,并明确科研和物资生产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两条战线之一。
2020年第6期《求是》杂志发表的重要文章《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正是总书记在这次考察时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专家学者就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工作座谈时的讲话。
“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总书记的话掷地有声。
疫情是命令,总书记的指示是战鼓。国有需,民之急,科技界责无旁贷。
最高级别的科研攻关冲锋号和集结号迅速吹响。在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和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统筹下,刘鹤副总理靠前指挥,按照“战时管理”,设立专班,挂图作战,责任到人,争分夺秒。
在新型举国体制的强劲支撑下,中国科研展现了一支“抗疫硬核力量”:从7天内分离出新冠病毒毒株,14天完成核酸检测试剂研发和审批上市,再到疫苗快速研发上市,科技在控制传染、病毒溯源、疾病救治、疫苗和药物研发、复工复产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撑。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经过实地考察后得出结论:科技驱动成为中国防控措施的一大特点。
尤其值得自豪的是,不论是研发技术路线、疫苗品种数量、品种类型丰富程度还是研发进度上,我国新冠疫苗研发均处于全球第一方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