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阔东方潮创新强国路(9)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1-07-01 08:55:07
浏览

  “放开一片”则让更多科研单位获得新生。据统计,第一批转制的242个院所于2000年全部完成工商注册。第二批134个科研机构,到2001年底绝大部分完成工商注册。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创造出许多宝贵的经验。深圳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制度创新;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企业全体员工持股经营的形式,使员工持股的数量与对企业的贡献挂钩,股份实行动态管理,形成了良好的激励机制……这一时期的摸索,为我国科技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做好了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准备。

  第四章 创新型国家扬帆起航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标志着由最大制造业国家驶往主要创新型国家,中国巨轮已经起航。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当时光的脚步阔步迈入新千年,中国经济实力跻身世界第一方阵。一些无可回避的问题也逐渐显露:核心技术缺失使我们在许多关键领域受制于人,企业创新能力低下,资源能源约束问题日益突出,等等。

  怎样答好新世纪这第一问?

  2004年6月2日上午,人民大会堂,两院院士大会隆重开幕。胡锦涛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

  他勉励和号召广大科技人员进一步为科教兴国贡献智慧,并从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趋势出发,谈了一番他的“危机感”:世界科学技术酝酿着新的突破,一场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之中。

  他说:“未来科学技术引发的重大创新,将会推动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以及人们生活方式进一步发生深刻变革,也将会进一步引起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和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这个发展趋势,必然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综合国力竞争带来重大影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果看清世界科技进步的大势,能够制定出正确的科技发展战略,奋力跟上科技发展的时代潮流,就可以在未来的发展中进一步把握住机遇、赢得主动。反之,如果没有看清世界科技进步的大势,不能制定出正确的科技发展战略,在全球激烈的科技竞争中落伍了,那就会失去机遇、陷于被动。”

  这一年的最后一周里,胡锦涛在密集安排的3次与科技有关的活动中,反复提到4个字:自主创新。

  12月24日,胡锦涛分别看望著名科学家朱光亚、杨乐;12月27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12月29日考察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

  在这3次活动中,他强调,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突出位置,提高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

  这是站在十字路口的中国最新认定的方向。

  2006年1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科技大会,并发布《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目标。10多天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出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走到一个新的起点。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上进一步阐释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开启了中国在全球化条件下追求持续进步和繁荣、实现科学发展的时代大门。

  这次大会上,胡锦涛强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并将其摆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8个着力点之首。

  面向2020的战略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