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在中关村创业大街修家谱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1-12-22 09:51:01
浏览

原标题:我还在中关村创业大街修家谱

  这是一条野心勃勃的街道,在它周围,滴滴曾度过最初的艰难时刻,知乎在800米外诞生;它见过百度如何风光上市,也目睹排队退OFO小黄车押金的队伍有多长。

  它由三四层高的灰色小楼填充,创业最红火时,里面的一台桌子能注册4家企业。咖啡店挤走了面馆,一到夜晚,落地玻璃上映着蓝幽幽的屏幕光。

  尽管它只有220米,但它被称作“创业文化圣地”“创业者精神家园”,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车库咖啡、3W咖啡等公司都容身于此。这里一度成为中国的地标:中关村创业大街。

  2021年的冬天,最南端超大的LED屏幕是这条街的至高地,当它首次点亮时,展示的第一行字是“Hello,universe”(“你好,全宇宙”)。

  “你当董事局主席,我来当董事长”

  涂金灿的店在街道一端尽头,他对这条创业大街情绪复杂。这条街原本是海淀图书城步行街,书店云集。2010年涂金灿来到这里修家谱,“来往都是文化人”。后来他眼看这条街身价暴涨、被驱赶、打官司,兜兜转转,如今还在这里。

  涂金灿喜欢待在昊海楼的地下室,“一个日加个天,天空很大,意思是知识的海洋也很大。”以前楼里装了40多家书店,如今只剩2家,且只有线上业务。

  地下室阻挡了寒流,偶尔还需要开风扇驱散闷热。书把这里塞满了,也在视觉上增了温。涂金灿这些年攒的旧书、给客户出的个人传记填满书架,有的只能摞在地上,占住过道。

  他在一楼还有个门脸,挨着“中关村创业大街”的牌坊,那里通风好,也更明亮,但涂金灿还是愿意待在地下室,一是替代不愿在地下工作的员工,二是躲避街上七七八八的人。

  这个59岁的湖北孝感人头发白了,身子也大不如前,但创业的激情未减,说起什么话头,他立刻从沙发弹起,在旧书堆里寻找印证。

  2011年到2016年,他活跃在大街上。先是租下地上三层楼,招牌做得很大,前面、侧面都是广告。

  2014年,这条街正式变成创业大街,他不得不在招牌里加上“互联网+百家姓”“互联网+亲友圈”。后来,他被告知“行业态势不符合规划”,大招牌换成小灯箱,经营面积也缩小到一层。现在,店名贴在用圆木墩撑着的玻璃门内侧,不算显眼。

  他见证了这条街自信心最膨胀的那几年。好些人嘴里说着要做下一个淘宝、京东,成为中国的比尔·盖茨、贝索斯。咖啡店门口每天都有新的项目推介广告,涂金灿去听了3次投资人徐小平的讲座,每次都挤不上去,等了1个多小时,人们还围成一个圈滔滔不绝地讨论。

  涂金灿的书架上如今还摆着《这就是马云》《蚂蚁金服》。他当初也主动入网,推荐自己,却总被批评超时、“不着边际”。“我要从姓氏文化、家族文化、个人文化谈,他们说不行,只有5分钟。”组织者告诉他发言分三段:第一,说成就,起码放大10倍,挣了10万元要说成100万元;第二,马上说有什么困难,希望互联网怎么帮你;第三,需要投多少钱,多长时间内能翻多少倍。

  涂金灿交了3.9万元学费,参加“给企业看病”的培训班,第一节课听得很兴奋,到第二节课就发现,上去讲授成功经验的人是“托儿”,他认识,根本算不得成功。

  刚开始涂金灿自称总经理,人家说太传统,要叫总裁、CEO,后来街上的人建议他叫董事局主席。“你修家谱,你是要做一个独角兽的,你以后是千亿元的产业,所以你当董事局主席,我来当董事长。”街上的常客对他说。

  这里名片比头衔值钱。起初印一盒名片只要10元,后来涨到50元、100元,涂金灿跟自家店里的人说,要是搞个复印机,也能日进斗金。

  有些创业者常穿同一件衬衣,打唯一一条领带,每晚回去清洁行头,鞋子却总是破破烂烂的,因为照相一般只照上半身,看不到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