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更优营商环境应对中美经贸摩擦(2)

光山新闻网 刘斌 2019-06-03 09:28:55
浏览

  面对中美经贸摩擦及美国对中国的科技封锁,作为对竞争感知最敏锐的市场主体,中国制造业企业正在积极进行战略调整,通过多重途径减弱经贸摩擦的负面影响。

  通过向中西部地区外包来降低成本。对服装等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来说,制造环节的人工成本是其成本的主要部分,企业可采取向国内低工资地区外包的模式降低人工成本。位于苏州的某服装企业销售收入1亿美元左右,产品全部出口,其中对美国出口占40%左右,但对成衣这样的传统行业来说,毛利率很低,净利润率大约在2%左右。企业为了抵消成本上升,在获得外商订单后,只有20%的工序在苏州本地完成,80%的部分发往中西部地区完成,目前在苏州工厂的工人大约700多人,比2015年减少了接近一半。

  与外商谈判化解关税成本压力。在大多数情况下,国内出口企业一般是与外方客户发生销售关系,并不直接针对消费者。出口企业与美国客户之间的议价能力,关系到加征关税成本会在多大程度上被吸收。美国将10%的关税提高到25%,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化解难度,需要通过多个路径加以化解。一些出口企业表示,已与部分客户达成协议,国家出口退税政策进一步降低了企业负担,加征关税总体对企业影响不大。此外,部分进入壁垒较强的行业,也有利于企业化解关税成本压力。

  通过海外布局减少关税影响。通过在海外建设工厂,既可以利用优势资源,如价格低廉的劳动力,又可以采取迂回战略直接面对美国市场、减少关税成本。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近年来不少企业都借助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机遇,对开拓市场起到了重要作用。比如,埃塞俄比亚德雷达瓦工业园是以纺织服装为特色的工业园,聚集了多家中资纺织企业;企业正在通过国外生产基地调整产品和产能结构,利用自有资金和并购贷款收购土耳其工厂,为直接面对欧洲客户打下坚实基础。近期出于中美经贸摩擦对北美市场影响的考虑,采用租用厂房的方式建设位于墨西哥的工厂,通过部分工序在墨西哥生产的方式突破美国征收关税的限制。

  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减少关税影响。当企业存在系列产品时,可选择对提征关税不敏感的产品集中发力,通过扩大这类产品的销售来调整产品战略。苏州某电子企业产品涉及网络设备、机站通讯、民用消费、工业控制、安防视频等多个领域,2018年企业研发的新产品电子烟小批试单生产,今年开始量产出口,导致出口同比猛增,由于新产品市场反响良好,总体出口未受明显影响。

  通过国际化市场调整减少关税影响。对于国际化程度较高、在海外有多个生产基地的公司来说,通过市场调整,有效降低了关税的不利影响。比如,某印刷电路板的全球性企业,目前正在考虑将昆山公司产品从销往美国改为欧洲,印度尼西亚工厂的产品由销往欧洲改为销往美国。这样虽然增加了物流成本,但相对于关税成本来说还是降低了。

  当前企业应对中美经贸摩擦的有利因素和存在风险

  通过调研分析,当前企业在应对中美经贸摩擦中的相对有利因素包括:

  国际产业分工规律仍在发挥作用。从中国制造业所处的位置来看,出口型企业主要处于中端水平,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高端环节错位竞争。中美之间的贸易格局是由国际产业分工决定的,对中国加征关税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既有的产业分工,这种分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持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