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博物馆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3-09-27 06:41:01
浏览

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博物馆

 

  出土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绿松石龙形器。

 

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博物馆

 

  出土于山西襄汾陶寺遗址的彩绘龙纹陶盘。

 

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博物馆

 

  陕西宝鸡北首岭遗址出土的陶人面像。

 

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博物馆

 

  出土于北京元大都遗址的白地黑花龙凤纹瓷罐。

 

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博物馆

 

  观众在中国考古博物馆参观。
  新华社记者 李 贺摄

 

  日前,国内第一家以考古命名的国家级专业博物馆——中国考古博物馆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自开放以来,不少观众反映,“预约可谓秒没”。

  该馆坐落于古都北京中轴线北端,常设展厅7000多平方米,基本陈列包括“文明起源”“宅兹中国”“大国一统”“和融万方”“民族觉醒”5个专题,主题为“历史中国,鼎铸文明”。这座博物馆的布展有何独特之处?展品有着怎样的故事……就此,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考古博物馆馆长巩文。

  

  “仓储式陈列”体现考古学科特色

  记者:数据显示,中国考古博物馆的展品有6000多件。这些展品的陈列特点是什么?

  巩文:馆内的基本陈列以绵延5000多年而不断裂的中华文明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历程为展陈主线,以中国历史研究院珍藏考古研究所考古发掘出土文物标本精品和专题档案文献精华为主要展品,特色是“仓储式陈列,沉浸式体验”,将考古发掘出土物以遗址、遗迹为中心密集式陈列,古籍、档案则呈阵列式展出。

  “仓储式陈列”体现了考古学鲜明的学科特色。考古学研究往往是整体地考察一定时间内分布于一定区域,并且具有共同特征的一群遗迹、遗物,即按照考古学文化来研究,着重于遗迹和遗物的系列和类型,而不是孤立地、鉴赏式地研究单个器物。这样的学科特点从根本上要求中国考古博物馆的陈列不以展示精美的孤立文物为追求,而是要充分考虑考古学文化和考古学遗迹单位,以精品文物与成组器物的有机融合、线图描绘与图版说明的辅助铺陈来完成对整个社会生产技术水平、审美情趣、宗教信仰,以及社会组织、价值观、文化传统等形成与发展的考古学解读。展厅中仓储式展柜展架密集式陈列与独立柜的多角度展示正是基于此考虑。

  记者:馆内的基本陈列重点展示从旧石器时代到近代不同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以及中外交流状况。这些展品来自哪里?

  巩文:馆内展出的所有出土文物精品全部来自田野考古一线,展出的所有珍贵古籍全部是中国历史研究院的珍藏。

  运用新技术让更多文物“开口说话”

  记者:在信息化时代,不少博物馆加快数字化建设,在展陈形式、文物保护、观展体验等方面迭代更新。中国考古博物馆在这方面有哪些尝试?

  巩文:沉浸式体验是中国考古博物馆展陈的另一特色,展览设计中调动了多种手段,营造恢弘的历史氛围,希望将观众引入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中。

  从序厅开始,以青绿山水画《千里江山图》打开历史大门,脚下铺陈金色历史大道,头顶星空苍穹,前方为镌刻历史典故的铜镜。在石器时代的陈列中穿插模拟打制石器互动视频;甲骨陈列附近可以试着模仿商人占卜;从洛阳定鼎门(车辙骆驼脚印模拟场景)外走过,随着驼队远行;站在“甲板”上跟着海船扬帆起航去体验海上丝绸之路;身为游子,给家乡的父母师友写封古意盎然的书信……在各个展厅中,我馆试图通过视频呈现、多媒体互动、场景模拟、OLED透明显示屏、裸眼3D等多角度多侧面展示文物细节,使观众自主参与,仿佛置身于古代社会,在当下的氛围中体验历史,产生情感共鸣。

  记者:未来,在数字化技术的运用方面,我们还有哪些进一步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