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博物馆(3)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3-09-27 06:41:01
浏览

  巩文:确实,展览以严谨的学术研究为依据,传递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农业起源、文明起源、夏商周断代工程、甲骨文、中国古代青铜器、中国古代都城、中国历史地理、中国古代治国理政思想与体系等,都是几代学者的学术研究积累。同时,专家学者近年来在丝绸之路、南岛语族、海疆问题等领域的学术前沿探索,也在展览中得以体现。比如,展览充分吸收了“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对这两项多学科综合研究中国古代历史与文化的重大科研项目在展线上予以介绍,向观众推介史学研究的最新成就。

  未来,随着相关学术成果的更新,我们也会及时体现在展览中。

  记者:在基本陈列中,观众可以看到10余位学术大师的介绍,这是基于怎样的理念?

  巩文:展览不应只是冰冷的文物堆砌,应是有温度有人情,能透物见人,不仅要见古人,而且要能透过这些古物,看到今人的学术贡献。

  基于这样的理念,中国考古博物馆在展览中适时嵌入10余位学术大师的介绍,与展线结合,致敬他们的学术贡献与成就。如中国第一位接受考古学正规训练,著名的“后岗三叠层”发现者、考古学家梁思永;中国第一位埃及学博士,新中国考古工作的主要指导者和组织者、考古学家夏鼐;提出“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理论”“古文化古城古国”等理论的考古学家苏秉琦等。

  

  链  接

  中国考古博物馆自2019年3月启动展陈大纲策划,同年7月开始展厅装修改造建设,12月完成建设与布展工作。2019年12月底以来,开始内部试运转与修改完善。2023年9月15日,中国考古博物馆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该馆的基本陈列是几代学者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中国考古博物馆提供

(责编:白宇、卫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