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代理维权”外衣下的金融黑灰产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03-16 01:52:01
浏览

原标题:起底“代理维权”外衣下的金融黑灰产

“我目前在配合警方办案,稍晚才能回到本市。”某金融机构法务总监张涛(化名)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声音中透着疲惫。记者与张涛预约的电话采访时间也一改再改,最终推迟到3月14日凌晨进行。

除了负责日常法务工作外,张涛还是该公司消保组成员。“起初,客服部在内部会议中反馈,收到一些消费者投诉公司暴力催收,要求公司给予个人高额赔偿及免息免本金。”据张涛讲述,这之后,多部门联动核实工作人员是否存在暴力催收、违规作业等问题。经排查,不存在上述投诉问题,于是驳回了“诉求”。

“然而,后来我们发现,上述‘诉求’在金融机构端无法得到满足后,他们会批量投诉到各大监管平台,且投诉模板类似、话术基本一致,引起了我们的重视。”张涛说。

实际上,此类情况不只在一家金融机构发生,记者采访10余家机构及助贷平台发现,类似“碰瓷”式投诉已成为令各家机构深感头疼的问题,包括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金融科技公司等在内的金融各条线企业,苦金融黑灰产久矣。

披着“代理维权”外衣

所谓金融黑灰产指的是电信诈骗、钓鱼网站、木马病毒、黑客勒索等利用网络开展违法犯罪活动的行为,包括所谓的债务减免、代理维权、征信修复、逾期法律咨询等类型。这不仅侵害消费者隐私和财产安全,还会破坏金融生态、危害金融安全,更严重扰乱金融市场秩序和社会稳定。

“这种‘非法代理维权’行为是有很多弊端的。”某机构消保组成员告诉《证券日报》记者:“2023年,同一信访人因多次重复投诉且为非理性诉求的缠访投诉,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后经机构统计,上述类型投诉约占公司正常投诉信访的30%,迫使公司不得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精力对信访投诉进行甄别,占用了大量解决消费者真实合理诉求的资源,严重影响了投诉处置效率。”

提及上述情况,奇富科技也表示颇为头疼,其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坦言,部分客户在黑灰产组织的诱导煽动下,提出不切实际的“修复征信”“免除息费”等非理性诉求,被诱导利用歪曲事实、编造材料大量重复投诉,并一事多访,不仅大幅增加了公司的信访投诉量,也挤占了正常投诉的处理渠道,造成了投诉信访处置资源的浪费,增加了工作成本。

记者通过多家机构了解到,一些披着“债务重组”“代理维权”外衣的黑灰产组织和反催收联盟,正在通过钓鱼取证、缠诉闹访、恶意投诉等手段向金融机构或助贷平台施压,以达到免息或获得高额赔偿金的目的。

同时,《证券日报》记者也从消费者角度进行了调查。记者从某家个人债务逾期解决方案的法律咨询公司了解到,该公司主要为网贷、信用卡负债群体提供专业债务咨询服务。此类公司自称,通过了解消费者信用卡、网贷逾期情况,为消费者提供协商减免逾期罚息、债务免息分期、停止催收及起诉和减免结清方案,并收取一定咨询费。

值得注意的是,在咨询过上述公司后,记者接连收到多个北京市反诈中心的提示预警电话,反复提醒记者谨防上当。

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权益合伙人陈爽爽接触过类似案件,她对记者深入阐述了其中的套路。“上述咨询公司往往通过为消费者提供‘反催收’服务,收取高额服务费后向被催收的消费者提供同质化、模板化的话术,让消费者利用相关话术同金融机构进行沟通。然而,非理性诉求的缠访投诉往往不成功,此时,咨询公司会再次向消费者提出‘升级服务’,诱导消费者多次支付服务费。更有甚者,在消费者第二次找咨询公司时就已被对方拉黑。此时消费者的个人资料早已被倒卖,从此陷入其他‘反催收友商’无休止的骚扰推销电话之中。”

“这种模式看起来是在帮助消费者,但实际上消费者不仅需要支付一笔咨询费,甚至还可能因被诱导伪造文件或公章卷入违法行为中。”张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