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走长征路逐梦向前行(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3)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19-08-29 07:14:50
浏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这一代人要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经过此次主题采访活动的洗礼,我将时刻牢记党的教诲,不忘初心,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印象最深的三个数字

  本报记者 陈振凯

  7月25日至31日,我参加了“记者再走长征路”四川段的采访活动。一路上,体验爬雪山、过草地,访问了多位红军后人和党史研究人员。印象最深的是三个数字:1.7公里、12名和35岁。

  中央红军翻越的第二座大雪山叫梦笔山,如今这里开辟了一条“雪山红路”,成为党员干部锤炼党性的体验教学点。途中我出现轻微高原反应,落在队伍最后,一步一挪,边走边休息。到达海拔4100多米的垭口后得知,我们所爬的这段山路仅有1.7公里,只及红军长征路程的万分之一二。

  亚口夏雪山上,我得知海拔4400多米的“中国工农红军烈士之墓”里,长眠着一个建制班的12名战士。他们集体牺牲在这漫漫征途之中,直到1952年遗骨才被发现。长征平均每走一公里,就有三四名红军将士牺牲。

  在沙窝会议旧址,我看到一组照片。其中张闻天的一张照片上标注着“35岁”,这正是我现在的年龄,心中顿时感到莫名的震撼。

  1.7公里雪山路告诉我们,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版式设计:张芳曼

  

  图片说明:

  图①:“革命先辈们在绝境中抱定信仰艰苦奋斗的精神,历经80余年仍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记者程远州(右)在湖北郧西县采访红军战士的后人。

  杨洪霞摄 

  图②:“红军走过的地方,当年是何等贫瘠。如今再访故地,只见绿水青山、百姓安居。历尽艰辛,方成伟业,长征精神,代代永铭。”

  记者步超走在宁夏六盘山的红军小道上。

  本报记者 王 洲摄 

  图③:“编辑记者要进一步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用好笔端、镜头、话筒,让长征精神在新时代迸发出激荡人心的强大力量。”

  记者吴姗(左)在贵州黎平县少寨采访当地村民。

  本报记者 周小苑摄 

  图④:“从地图上蜿蜒的线,到脚下坚实的路,长征走进了视野,也嵌入了心灵的原野。脚下的泥土就是勋章,雄健的笔力才是胜利。”

  记者盛玉雷(右)在江西于都县采访。

  本报记者 马苏薇摄 

  图⑤:“‘坚持向前走,不能掉队。’这是一位老红军经常提及的话。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靠的就是这种坚持向前的精神和信念。”

  记者龚仕建(右)在陕西延安八一敬老院采访。

  吴 超摄 

  图⑥:“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只有加倍努力接续奋斗,才可告慰那些给我们创造幸福的人们。”

  记者王明峰(右)在四川安顺场红军强渡大渡河的渡口旁采访。

  赵祖乐摄 

  图⑦:“红军的背影,从未在老百姓心中走远;长征精神,将永远砥砺后人前行。再走长征路,对每一位媒体人,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礼。”

  记者崔佳行走在重庆綦江区石壕镇的采访路上。

  刘政宁摄 

  图⑧:“追寻那段血与火的岁月,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感动,更重要的是传承长征精神,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新长征路。”

  记者范昊天(右)在湖北红安县采访当地党史专家。

  本报记者 钱一彬摄 


  《 人民日报 》( 2019年08月23日 08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