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政商关系回顾:大事与大势(2)

光山新闻网 刘洋 2019-04-16 15:28:39
浏览

  企业家对进一步减税降负的呼声很大。2018年可以看作是纠偏之年,首先对一些操之过急的做法予以了纠正。比如10月,人社部发文明确,严禁自行组织对企业历史欠费进行集中清缴。其次是加大了政策力度。千呼万唤的个税调整终于落地;企业养老保险费率2019年也从19%降至16%,用工成本有望大幅下降。

  这一轮减税政策,是反复测算的结果,不仅是一个数学问题,而且是一个如何认识中国微观经济运作实际的认知问题。“普惠性减税”、“实质性减税”终成政策宣示。普惠性减税主要指向小微企业和科技型初创企业。实质性减税主要指向增值税(将16%的税率降至13%,10%的税率降至9%),减增值税企业直接受益。明确针对以制造业为主的减税政策,应该可以起到精准减负、提振实体经济的作用。

  减税的意义,应跳出“减税”本身来看。政府在减税降费之上,还叠加了压缩一般性支出5%以上、增加特定金融机构和央企上缴利润两项政策。在“过紧日子”的背景下,利益如何分配,考验政商之间的博弈能力。政府的自我革命是减税降费取得成效的保证,否则就会再次出现所谓“黄宗羲定律”,也就是税费会在下降之后涨回到更高的水平。

  当然,除了“减”,也有“加”。环境保护税在全国顺利实施,环境保护“费改税”虽然生态意义大于财政和税收意义,但也有助于化解执法刚性不足、地方政府干预等问题。

  另一个“加”其实应该是“补”:因范冰冰“阴阳合同”风波,影视从业人员涉税问题引发舆论关注,各地税务机关的调查核实不仅让影视行业“大出血”,而且促成影视机构纳税方式的调整,顺带还引发对影视公司热门注册地、被称为“避税天堂”的新疆霍尔果斯市的关注。事实上,早在2018年1月,由于国家要求各个地方自行制定的跟财税挂钩的优惠政策暂停,当地的增值税返还政策、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就已经暂停。这其实只是2018年国税地税合并对招商引资政策的众多影响中的一小朵浪花而已。

  过去地方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对企业承诺的一些各种税收和社保优惠,因为不合规而逐渐暴露,地方政府和企业如何适应这个新形势,将对来年的政商关系产生持续影响。

  四、中美贸易谈判走向明朗,对外开放全面加快步伐

  2018年年初,中国经济的走向在很大程度上笼罩在中美贸易摩擦前景不明的波动情绪中,这场摩擦也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贸易层面。然而到年底,中美贸易谈判已呈拨开云雾见天日之势。

  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投资环境就像空气,空气清新才能吸引更多外资。”同月,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自贸区推出“升级版”。2019年通过的《外商投资法》是一部基础性法律,以此为标志,外资在中国的发展即将迈入新阶段。市场准入与外商投资两个负面清单也于年内发布。至于“技术”层面的举措更不胜枚举。

  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特斯拉成为第一家在中国设立的独资车企。李克强总理2019年的首场外事活动,见的就是特斯拉CEO马斯克。总理的会见被广泛解读为一种表态:把中国市场变成全球新能源发展的真正主战场,倒逼本土车企在新技术和新产品上更快速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