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政商关系回顾:大事与大势(6)

光山新闻网 刘洋 2019-04-16 15:28:39
浏览

  四十年前的改革开放是从农村开始的。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则明确提出“鼓励工商资本到农村投资”。在中美贸易摩擦给农产品带来巨大不确定影响的时刻,农村在沉寂多年之后再次成为财富的田野。

  2018年,好几家原主营业务与农业无关的大型企业均宣布了它们的农业规划。碧桂园正式宣布成立农业控股有限公司,号称要将农业作为主业之一;恒大高科农业集团也于8月成立。至于企业通过“精准扶贫”方式进入农业和农村的,就更是不胜枚举。“智慧农业”似乎一下成为投资热土,阿里的“亩产1000美金计划”雄心勃勃,苏宁、京东、网易均有可圈可点的做法。网红+农产品在2018年创造的卖货奇迹更是让人兴奋。

  企业在农业和农村布局,不仅是为了“公益”。当然在“义利并举”成为公益新潮流之后,这种“资本下乡”确实也给农业带来了新希望。关键是如何确保农民的利益,防止“资本下乡”变成“资本主义下乡”,后者指的是大企业通过资本和技术垄断,将乡村资源(尤其是土地)变成资本运作的对象。土地确权虽然为农民提供了某种“保障”,但过去二十年间,有关土地流转的政商故事令我们不得不依然保持警惕。在土地流转之后,通过什么样的股权安排,一方面确保农户权益,另一方面防范涉农项目“烂尾”、资本“跑路”、“非农化”的风险,也依然是一个在实践中摸索的问题。农村集体经济可能是防范风险的一个机制。刘士余从中国证监会履新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让这个曾经的“金字招牌”充满想象。

  农业领域的政商因素,除了“下乡”,还有“进城”。

  2015年开始,国家连发三道文件推动农产品上行。之后数年间,新零售爆发,涉农资本进军社区。2018年,拼多多的迅速崛起和上市,让人们对村镇群体的消费力刮目相看。以生鲜农产品为主打的社区团购成为风口,而前述互联网巨头和地产巨头在投资农业之前就拥有了得天独厚的物流和渠道优势。消费者、供应链、资本三方需求在“进城”上找到了汇聚点,但如何建立与基层政权的新关系,并不是仅仅是拓展销售渠道那样简单。包括社区基金会在内的新型社会组织如何参与到这场政商新合作中来,也值得期待。

  总的来说,资本下乡与农产品上行,都预示着社区经济必然崛起,基层治理迎头撞上新经济势力。这是建国70年,基层治理第一次与新经济资本正面交锋,政商社三方关系如何在社区共治共赢,还需在乐观中保持谨慎。

  预测

  下面对今后至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的政商大事进行梳理。以这些大事为基础,我们对2019年的政商关系做出十个预测:

  (1)预期管理会进一步加强,但在总书记已经给民营经济一锤定音的大背景下,民营经济在建国70年这个关键年份不会出现意识形态方面的大波动;

  (2)公平公正的诉求更加凸显,一些救急的政策虽然缓解了经济震荡,但利益分配如果变成新的利益等级,则会再次伤及经济基本面;

  (3)减税是把双刃剑,“过紧日子”背景下政府的自我革命不到位,“黄宗羲定律”就依然难逃;

  (4)更多的产业政策要在民粹与开放之间取舍和平衡,政府之手的长度和深度将更多受到国际因素的影响;

  (5)一些地方官员会重新焕发政绩冲动,但进步官员如何带动更为庞大的政治机器一起合力前行,依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6)企业主涉反腐甚至涉刑事的大案会减少,但受行政处罚损失惨重的概率会增加,社会风险越来越成为主要导火索;

  (7)“数权”成为政商博弈和政商合作的新前线,面对发育日益成熟的“老大哥”,平台企业要学会做好“小兄弟”;

  (8)政府的回应性会更加高效、精准,“新闻游侠”如不能主动接受吸纳,步入制度化的表达渠道,就会像微博时代一样昙花一现;

  (9)劳资矛盾在积聚,即便“稳就业”的目标能够实现,失业或焦虑的中产脆弱人群仍比农民工更容易成为下一个火药桶;

  (10)农村成为政商新宠,但“资本下乡”如果演变成“资本主义下乡”,农村就会成为未来最大的风险策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