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来了:喜悦or焦虑?这个家庭的经历是千万家的缩影(5)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19-09-07 20:16:40
浏览

  在郝红宾看来,企业看重和选择更能创造价值的劳动力,这种出于经济利益的考量本无可厚非。“想从根本上化解职场妈妈受到的偏见,就要把放在用人单位肩上的保护成本,用社会保障制度承接过来。”

  在一些发达国家,政府会给予全职妈妈一定的津贴,并提供完整的社会保障;为了减轻职场妈妈的负担,一些国家还会给予男性长达半年多的带薪陪产假。

  郝红宾表示,自二孩政策出台后,陆续有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呼吁出台配套政策。在上海、南京等地,均出台相关文件,旨在构建0~3岁幼儿托育服务体系。“让专注家庭的妈妈有保障,让愿意工作的妈妈脱得开身,妈妈即使是超人,也应该有选择的权利。”

  要等到这一天,于木子还得熬一熬。13:45,总经理把她叫去办公室,这已是一个月里的第3次谈话。

  “照顾宝宝很辛苦,工作难免会跟不上,给你换个清闲的岗位歇歇吧。”

  “老大,我的业绩还排在前五,等我过了这段就好了。”

  “过了这段,还有下一段。选幼儿园,读小学,考大学,都得你操心……”

  一番“协商”,于木子转岗到非核心部门,薪酬下调40%。她冲到天台痛哭,天空灰蒙蒙地,像一块玻璃天花板要压下来。

  于木子记得,那天是7月1日,是果果出生后,她经历的最糟糕的一天。

  向前走的生活

  18:00,于木子坐在小区的花园里。“既然调岗了,索性早点下班。”她回忆起当时的心情。

  可她不敢回家,怕看到果果就会忍不住掉眼泪。“哺乳期间,母亲不准我哭,说会减少乳汁分泌量。”

  在接下来的十几天,于木子觉得自己被裹进了一张透明的网,喊不出、冲不破。白天她能机械地工作,到了晚上身体精疲力尽,大脑却异常活跃,各种念头不断闪现:肚皮褶皱像老太婆,老公会不会嫌弃我;工资降了,婆婆会不会埋怨我花她儿子的钱;果果腿纹被诊断出不对称,他以后会不会变成瘸子……

  7月中旬的一天黄昏,李美洋外出买菜,许浩还没下班。果果因为胀气哭闹不止,头一晚只睡了4个小时的于木子抱着孩子不知该怎么办。

  果果又想打挺挣脱,不等大脑发出指令,于木子的双臂开始收缩,使劲勒住了怀中的儿子。

  果果感觉到痛,反而停止了哭闹。突然的安静让于木子回过神来,在那一刻,她意识到自己病了。

  “产后抑郁”,已不是一个让人感觉陌生的概念。在我国,有抑郁情绪的产妇达到80%,其中8%~40%的人最终可能转化为产后抑郁症。稍加搜索,就能找到不少产后抑郁母亲自杀的社会新闻,有些还搭上了孩子的性命。只是,想要正视或者承认产后抑郁,依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孩子出生后,母亲常说一句话,哪个女人不是这么熬下去的。我也怕被别人说‘矫情’‘事多’。”手机挂号,又取消挂号,7月18日一早,于木子还是来到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即便如此,听到自己的名字,她却迟迟不敢推开诊室大门。“跨出那一步,太难了。”

  于木子被诊断为中度抑郁与重度焦虑。由于尚处哺乳期,无法进行药物干预;医生的建议也很简单:放下,别为难自己。

  从怀孕起,于木子时不时会记日志,并分享到微信朋友圈,不少宝妈联盟的群友也能看到。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她不介意让身边的人知道自己生病的事,因为都是“过来人”,懂得其中的艰辛。也有热心的宝妈向她推荐减压、舒缓的办法,“谁没有崩溃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