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从逃离到回流 北京最大“睡城”悄悄改变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19-09-11 14:15:01
浏览

  打出民生组合拳,居民从逃离到回流

  北京最大“睡城”悄悄改变

  “每天一睁眼就想逃离这里”,住在北京“回天”地区的刘先生,曾和这个念头博弈、斗争。

  “亚洲最大社区”天通苑,与相隔5公里的另一个大型社区回龙观,合称“回天”地区。这里有86.3万常住人口,交通拥堵、基础设施薄弱、职住不平衡等问题突出,有“睡城”“堵城”之名。

 

  一场建设人性化社区的“大改造”在这里上演,2018年8月16日,《优化提升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回天计划”)发布实施,打出108个改善民生项目的组合拳,覆盖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养老、交通等各个领域。

  短短一年,“回天”地区大变样,公共服务、交通、基础设施的短板陆续补齐,“回天”地区的居民从逃离到回流。

  “除非动了林萃路,我才相信回天计划是动真格的”

  早上7点,家住北京人家小区的刘先生出门到中关村软件园上班,他每天都为通勤苦恼。早高峰,坐公交,经常堵在西二旗大街;坐地铁,排队20分钟才能进站,进了地铁更是一场“硬仗”;晚高峰,在北郊农场桥一堵就是半个小时。

  刘先生的通勤经历是“回天”地区86万余名居民日常交通的缩影,“起来征战北五环,我家住在回龙观”唱出大型社区“出不去”“回不来”的出行难题。

  这个难题源于1998年的房改。1999年,回龙观、天通苑地区被批准建设首批经济适用房,一栋栋楼房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每个清晨,黑压压的人群像潮水一样退去,晚上又如潮水般涌回。天通苑站、回龙观站是北京有名的“最拥挤地铁站”;“回天”地区纵横的快速路少,又被京藏、京承两条高速包围,从回龙观到中关村的车辆曾每天被堵在辛庄桥、北郊农场桥。

  为破解出行难题,回天计划勾勒出“一纵一横、五通五畅”的交通骨干系统,完善交通路网、构建区域慢行系统、提高轨道交通通行效率。

  在实施初期,有市民不看好回天计划,认为“又是一项面子工程”;还有人称,“除非动了林萃路,我才相信回天计划是动真格的”。

  林萃路是回龙观地区连接中心城区的一条主干路,2006年开工建设,2009年大部分路段完工。但受附近一家公司拆迁影响,林萃路还有950米断点,断了12年之久。

  终于,经过多次协商,去年12月底,“断头路”林萃路再度开工。伴随着水泥搅拌车和挖掘机发出的轰鸣声,中铁六局项目总工陈东说:“城铁侧和国铁侧的框架桥正在建设,计划明年7月全线贯通。”

  北郊农场桥曾是“回天”地区诸多堵点中最为突出的一个。作为回龙观西大街进入京藏高速的唯一入口,高峰时段,双向三车道的车在此汇入,拥挤程度可想而知。

  改建后,北郊农场桥的机动车道由“一进一出”两车道扩展为“两进两出”四车道,桥宽由16米拓宽至32.5米,高峰时段通行车辆由之前的1400辆增加至2100辆,现已难觅往日拥堵之景。

  据统计,13.8%的回龙观居民在上地软件园上班,8.4%在中关村上班。由于通勤人数多、直线距离短,用“慢行”连接两地不失为首选通行方案,今年5月31日,北京市首条自行车专用路——回龙观至上地自行车专用路试运营。

  这条路全长6.5公里,30分钟内可从昌平回龙观骑行到海淀上地软件园,蓝天白云下,红绿相间的塑胶车道,深受骑行爱好者的追捧,新晋为“网红打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