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不惧扼制不懈创新制胜科技角力场(2)
汪寿阳:对国内,我国大力鼓励科技创新,不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针对本届美国政府愈演愈烈的科技封锁,在人才引进、科技合作等方面,采取更加低调务实的方式;在国际上,一方面仍希望通过平等对话与美国开展谈判磋商;另一方面,不断加强宣传,寻求道义支持,让世界各国对美国政府的无理恐吓、倒行逆施有全面了解。此外,我国也在不断加强与其他科技强国的交流与合作。
对于美国的高科技封锁和围堵,中国要有长期应对的思想准备,从国家战略层面统筹谋划、积极应对,从短期、中期和长期三方面设计政策与措施。高科技的发展链条,是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发再到产业化的。今天,我们需要花大气力攻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卡脖子的技术难题,更需要从长远布局,解决10年甚至20年后中国科技产业发展的基础科学难题。
董小君:在中美经贸摩擦持续升级的过程中,要向跨国企业传递“中国将一如既往开放”的理念,并从细节入手,营造一个可预期的更优质的营商环境。留住跨国公司,也就留住了产业链,这对我们十分重要。
面对美国的科技扼制,我们应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有三个问题必须重视:一是要建立“企业主体+市场导向”的科技创新体系。政府应搭建创新基础研究平台,企业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发挥主体作用,形成产业链,协同创新。二是推动基础教育与基础研究“加力增效”。基础教育方面,要增加教育投入,优化投入结构;基础研究方面,发挥高校优势,建立科研院所联动机制,建立优势明显、链条互补的跨学科、跨机构研究团队。三是培养造就科技创新人才。可以参考美国《拜杜法案》,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为政府、科研机构、产业界三方合作提供有效的制度激励,加快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步伐。
石谦:在科技领域,应对美国最好的举措仍然是“做好自己的事”。目前,我国已经与15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签订了114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加入了200多个政府间国际科技合作组织。在此基础上,应当加强对国际合作规则的研究,面向全球传达共同遵守国际规则的愿望,充分尊重各方的利益诉求,呼吁各国在多边机制下谋求共同发展,而不是只为一己之私。
科技的发展来不得半点马虎。在发展过程中,充分的积累至关重要。我们要做好战略研判,适应新时代国际形势新变化,持续推进深化改革,从跟踪式布局转向更加侧重创新策源,提升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发挥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引领作用,鼓励各地积极大胆探索各具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路径。
3.我们一贯坚持自主发展道路,外部遏制的作用必然有限
光明智库:事实上,美国高科技遏制战略由来已久,曾对日本和韩国进行打压。借鉴两国处理美国高科技遏制的经验,中国应怎样化“危”为“机”,让“中国制造”更好更快地向“中国智造”“中国创造”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