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万华改革之路看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伟大实践(2)

光山新闻网 李晓华 2019-05-29 20:59:18
浏览

  改制。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全国国有企业逐步推进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万华第一时间在全厂试行全员合同制,打破铁饭碗,搬掉铁交椅,取消铁工资……

  时任万华人事主管栾新光说,如果没有这些变革,后期很难实现与国家改革的对接。

  1995年,万华由“烟台合成革总厂”改制为“烟台万华合成革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山东省首家、全国第8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国有企业。

  剥离。精干主业,主辅分离。万华在此后的数年间,32个子公司只留王牌主业MDI,其余全部剥离、改制。

  瘦身,为的是强体。

  最艰难的是下岗分流。李建奎清楚地记得:“当时万华7000人不到的工厂,30多个处室,副科长以上的干部就有三四百人,人浮于事很严重。”

  他找来栾新光:“交给你4000人的下岗分流指标,减一个我有奖励,增一个我扣你工资。”

  万华先从领导干部身上“动刀”:只要到了55岁,就办理厂内退养。于是,71个领导干部从管理岗位上退下。

  今天,当事人向记者谈起这些已是云淡风轻,但在当时却是风狂雨骤。

  一位分厂厂长,是万华“创业元老”,也被列入第一批退养的名单。

  委屈、恼怒、不甘!

  那天,在时任总经理曲进胜的办公室,他拍着桌子讨说法:

  “我哪儿对不起厂子了,凭什么让我退?”

  “这是规定,谁到年龄都要下。”

  “这是什么规定?这就是挥泪斩马谡!你承不承认?你敢承认,我就下!”

  曲进胜默默点点头,内心五味杂陈。

  壮士断腕,涅槃重生。

  改革就像一场剧烈的化学反应,所释放的巨大能量,推动万华加速发展。

  一套改革组合拳后,集中了MDI优势资源和近400名业务骨干,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

  改到深处是产权。万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向纵深挺进。

  2001年1月5日,万华股份公司敲响了上交所的锣声;2006年推行员工持股,探索混合所有制;2007年引入外资股份……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际化工巨头一度以低于本国售价约三分之一的价格倾销产品,对万华形成打压。

  万华随即根据世贸组织规则,果断举起反倾销利器提起反倾销调查。这成为入世后,国内较早运用反倾销维护企业正当权益的典型案例。用好国际规则,为万华赢得了发展机遇。

  应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曾是市场经济“初学者”的万华,此时已成长为娴熟运用市场规则与世界巨头博弈的“弄潮儿”。

  改革开放之初渴望“引进来”的万华,如今已大步流星“走出去”:

  万华2011年成功收购位于匈牙利考津茨包尔齐考市的宝思德公司,通过加大投资、精益管理等措施,使宝思德从破产边缘迅速扭亏为盈,保住了这座3万人小城中3000余人的就业,并成为中东欧百强企业。

  改革势如破竹,万华持续腾飞:

  ——MDI国内市场占有率从1998年的8%上升至目前的40%以上;

  ——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利润和资产总额三项指标分别是成立之初的253倍、427倍和255倍;

  ——业务拓展至全球,万华在海外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布局,可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发展,更好地服务全球客户;

  ……

  党的十八大后,万华的改革更是按下“快进键”。

  2019年2月2日,一纸公告引发资本市场关注:万华重大资产重组及整体上市资产交割手续全部履行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