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万华改革之路看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伟大实践(5)

光山新闻网 李晓华 2019-05-29 20:59:18
浏览

  员工们也失去了耐心,冲上来把他团团围住。有位工人一把揪着他衣领,指着一堆堆废料吼道:“你知道每次花多少钱吗?你们到底行不行?”

  “只有再试,才能成功!”素来温和的华卫琦也急了:“这条生产线是大家的命,也是我的命!”

  揪在他衣领上的手渐渐松开……

  创新,不仅需要智慧,更考验定力。

  “‘可以允许创新失败,但决不允许不创新’,这就是我们万华的理念!”丁建生说。

  试验—失败—再试验—再失败……

  失败,既是成功道路上的“拦路虎”,也是走向成功的“垫脚石”。

  第11次试验,终于取得重大突破:MDI单套设备规模由原来的8万吨提升到20万吨以上。

  老厂区东门,实验室一面墙上镌刻着当年立下的誓言:“不屈不挠,万华人也!”

  有心人,终不负。

  2008年1月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

  丁建生从党和国家领导人手中接过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证书,百感交集。

  创新,就是生产力。

  如今回头再看,当初5000万元的代价与至今累计盈利几百亿元之间,是一个“不等式”,又是一个“方程式”。在这“不等式”与“方程式”不断破解中,万华人更深刻地体悟到聚才、爱才、用才带来的无穷威力。

  多年之后,万华高管和那家跨国公司高管再次相遇,有这样一番对话——

  “你们当初拿到报告时什么心情?”

  “如获至宝。”

  “为什么不把技术转让给我们?”

  “除非我们日薄西山,决不可能卖技术!”

  富有戏剧性的是,当这家跨国公司试图再和万华商谈合作事宜的时候,万华礼貌地回绝了。

  这位跨国公司的高管感叹道:“当时没收购万华,是我们最大的失误。”

  在采访中,公司领导层强烈的忧患意识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

  “无论是和优秀的同行相比,还是和自己的目标相比,都没有到骄傲的时候。”廖增太说,面向未来,万华必须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新飞跃。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今天的万华,拥有国内外6大研发基地、7大国家级创新平台、150多个装备先进的实验室,一大批小试、中试产品形成梯队接力……

  创新,不仅是科技,也包括发展理念。

  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化学工业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

  不计成本搞环保、坚持不懈抓安全,是万华人的执着追求。在同行业中,万华第一个提出“零排放”环保目标。

  浙江,宁波大榭岛,万华宁波公司。

  车过跨海大桥,但见惊涛拍岸。一进岛,便远远看见被香樟树掩映的厂区,细雨蒙蒙中远山如黛。在这里,我们看不见跑冒滴漏,闻不见异常气味,听不见机器噪声,是一个“三不见”化工企业。

  万华还设有“零事故”目标:一切从细节出发,力求将安全事故变成不可能。

  进入生产区,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场景:“两人成行、三人成列”,员工们走路排列整齐、步伐一致;上下楼梯,必须手扶栏杆……

  万华安全总监陈毅峰解释说,就是要让安全管理渗透到每一个行为习惯中。

  筚路蓝缕,玉汝于成。

  今年,是门捷列夫编制化学元素周期表150周年。150年前已知元素只有63种,随着人类的不断探索,元素周期表中未知元素留下的空白正一个个被填补进去,如今的元素已达到118种。

  中国的改革何尝不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