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质量发展要补齐哪些短板
中国高质量发展要补齐哪些短板
核心提示: 补短板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补短板,就是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问题。生态环境保护、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科技进步和创新都是补短板的重要领域,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必须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加以贯彻落实。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坚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紧紧抓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目的,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建设,加强补短板。
如何理解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为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改善奠定了重要基础,使我国从一个低收入国家迈入了中上等收入国家,也为世界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根据国内国际的总体环境和条件,我国经济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保持一定水平的增长速度,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但是,从世界经济发展规律来看,我国经济再继续保持年均8%以上的增长速度的难度是相当大的。上世纪60年代以来,那些从中等收入经济体成功进入高收入经济体行列或者说发达经济体的国家或地区,在经历了一个较长的高速或较高速增长阶段后,经济增长速度开始回落,进入了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我国的发展趋势也是这样的。
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和蔓延以来,我国为应对这场危机,采取了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措施,大力扩大国内需求,成功地抵御了经济增长的下滑趋势。尽管如此,经济增长速度在2009年之后出现回升之后,出现了L型的趋势,经济增长速度从2010年的10.3%逐步回落到2018年的6.6%。我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步回落的趋势,不但符合世界主要经济体的一般增长模式,而且也是我国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保持较长时期的高速增长,主要是我们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向的各项改革,解放和激活了社会生产力,调动了亿万人民的无穷的创造力和奋斗精神,也是不断扩大开放、更好地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的结果。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随着经济的长期高速增长,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条件的要求不断提高,人口数量红利逐步下降,劳动力成本逐步上升,国际经济环境也在不断变化,过去一个时期实施的建立在较低劳动力成本、较低生态环保成本基础上的数量型扩张模式已经不可持续。我们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将高速度增长模式转变为高质量发展模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我国经济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越来越重视。2015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的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节选)中,对什么是高质量、有效益的发展进行了深入而具体的阐述:“一是投资要有效益。”“二是产品要有市场。”“三是企业要有利润。”“四是员工要有收入。”“五是政府要有税收。”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明确提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