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2)
要把“必须集中力量”作为“补短板”的根本途径。近年来我们在核心技术研发上投的钱不少,但效果还不是很明显,主要问题是好钢没有用在刀刃上。其中力量分散是一个重要因素。例如,几乎每一款通用主流CPU架构在我国都有单位投入研发;基础软件大多基于国外开源社区,企业和产品同质化严重;网络信息领域的各类实验室多达30多个。其结果必然导致同水平重复,影响投入的效率。建议以国家实验室、重大项目、政府基金等为抓手,把以国家主导的科研创新体系与企业主导以市场竞争为主的科研创新体系相结合,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局面。
加长科技创新研究链条
全国政协委员 吴一戎
根据今年两会公布的数据,2018年我国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达到2.18%,虽然离2020年达到2.5%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压力,但已超过欧盟15国的2.1%,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接近了60%。应该说这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成果,我们已有许多指标进入国际前列。我国的科技创新正一步步走向深水区,解决问题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当今的技术主要是基于科学规律和科学现象发明的,尤其是新发现的科学现象和科学规律能带来颠覆性技术,从而再造或升级相关产业。比如在科学上发现了某些液体具有晶体的性质,就发明了液晶显示技术,颠覆了CRT显示技术,创造了每年千亿美金的产业。从中可以看到当今的科技创新必须有一个完整的长链条,串起各个科技创新要素,才能完成高效的创新,高价值的创新。
而当前我国的科技创新研究链条不完整、相互分离,链条不长,已成为我国科技工作最为突出的问题。例如许多基础研究止于论文,中国的论文数量已居于全球第二,国际科技论文被引用量居世界第二,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居世界第一,有效发明专利保有量居世界第一,而国家创新能力排名却只是第十七位,科技创新研究链条短。再如,2007年起实施的16个重大科技专项,大多是工程目标,虽然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但也存在这些工程建筑在他人的理论、方法、材料和器件之上的问题,创新链条不完整,有些技术仍受制于人,当前不断出现的卡脖子问题正是产生于此。
在科技创新中加长创新链条,融合各个创新要素,既需要市场经济,又需要国家政府行为。建议在国家战略科技领域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加长科技创新研究链条。建设国家实验室就是要加长科技创新的链条,把在某一国家战略科技方向上做数学的、做科学的、做技术科学的和做核心关键技术的科技人员组织起来,为了统一的战略目标开展研究。
此外,在新一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中,一定要加长研究链条布局。完整的研究链条是解决自主研究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并不是说我们在研究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到最优,最终的目标才能达到最优,而是我们必须自主地解决其中涉及的数学问题、科学问题、基础材料和器件问题、核心关键技术、工程技术等各个研究链条中的问题,以达到最终目标的最优解决,这样才能解决我们卡脖子的问题。另外,在基础研究中,应该更加明确、更聚焦于自然科学和颠覆性技术的研究,这是一切技术创新源头,是取得高价值创新的必要条件,是技术创新的制高点。
培育一流创新型企业
全国政协委员 卢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