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3)
当前,很多企业树立为国担当意识,加大科研投入,培养使用人才,组织科技攻关,实现对国外先进企业的赶超。然而,不论国企还是民企,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创新能力不强,鲜有创新成果。除人才、地域、行业方面等因素外,主要有3个原因。
创新动力不足。有些企业,特别是有的国有企业认为创新是国家的事,本企业能把别人的成果用好,把产品质量管好就行,懒得去费那么大劲;有的认为创新是长远任务,花了钱也收不到成效,才不给别人做嫁衣裳;有的认为创不创新都能活。总之是不想创新,不愿担当。这既有企业领导的思想认识问题,也有政府部门引导不力、政策层面向企业传递压力不够有关,使得一些企业没有创新压力和动力。
创新投入不够。华为公司2017年投入研发资金占销售收入的15%,这是一个很多所谓大型企业目前难以企及的数字。从短期看,虽然研发投入与产出不一定成正比,但长期看,绝对不会成反比。华为公司2017年PCT专利申请量4024件,全球第一,就是例证。
方向目标不准。创新方向目标具有引领性,目前很多企业把目标定为世界一流或世界领先。过高的目标容易造成失望,挫伤创新积极性。为壮大企业创新主体,建议如下:
倡导担当精神。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有不思进取、安逸享乐的表现。有关部门应大力倡导企业和企业家担当精神,担当起科技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从考核层面,应加大科研投入、科研成果的占比;从评价层面,制定统一的科技创新评价指标,定期发布评价,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从科研项目层面,设置系统性大项目,杜绝碎片化小项目,以此引导科研人员长期安心做科研。
鼓励各显神通。大小企业各自发挥优势,各自走出自己特色的创新之路。在行业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大企业应该瞄准世界一流,系统创新、协同创新,引领行业发展;小企业可在某些专业突破。
跟跑、并跑、领跑同时发力。为实现我国在核心技术上的赶超,比照航天工业探索一代,预研一代,研制一代,批产一代的做法,在跟跑、并跑、领跑上同时发力。可考虑支持大企业强力攻克难题,消除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实现由跟跑到并跑;支持部分先进企业持续研究试验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领跑本领域世界科技发展。
科技政策应加强顶层设计
全国政协委员 潘建伟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主要依赖劳动密集型产业,科技含量高的创新性产业不多,且主要以模式创新为主。党中央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持续时间长、竞争力强的新优势。
当前我国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核心关键技术有限,在诸多领域面临着“卡脖子”问题。某些产品被“卡脖子”只是直接表现,更深层次的根源是,我们在创新的环境和机制上被卡住了脖子,影响了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