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4)
科技金融体系尚需完善。科技金融体系的不完善,使得我国企业对短期内无法获利,或是存在较大不确定因素的前沿研究和未来可能的颠覆性技术,普遍投入热情不足。另一方面,也存在科技政策与具体实施不配套的问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要提高基础研究项目间接经费占比,开展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改革试点,加大科研团队的自主权。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科研人员受到工资总额的限制,导致政策虽好,落地却难。这一问题的直接后果就是科研机构和高校日趋严重的人才流失。
对关键领域的长远规划和顶层设计不足。比如芯片这一领域,世界发达国家的芯片产业,依赖于从相关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再到产业化的全链条顺畅发展、长期积累而形成的优势。就我国而言,由于聚焦长远的系统性布局有所缺乏,基础研究总体上得到的支持偏少,而研究本身又往往停留在论文上;对于若干技术突破,即使在指标上已满足应用的需求,但在工程化方面受限于整体工业水平,往往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到了产业化阶段,企业长期抱有“能买就买”的心态,片面追求尽快获利,研发的动力和能力都不足。上中下游都存在缺陷,关键领域的创新能力就会受到影响。
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首先需要建立起促进创新的科技金融体系。建议从政策层面鼓励企业直接投入前沿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利用企业较灵活的资助方式,激发创新活力。同时为了保证企业的积极性,制定相关各方在成果转让、股权分配等多种形式下的利益共享和分配机制,充分利用技术市场和资本市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关于科研布局,当代的科技创新,一方面应聚焦于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传统科技领域,解决此类问题;另一方面应聚焦于量子信息这样事关国家长远发展、具有颠覆性的技术领域,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特别是后者,我国与发达国家往往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有更大的机会成为开拓者和领跑者,当然也更需要有长远的、前瞻性的战略布局。
科技创新助力脱贫攻坚
全国政协常委 万建民
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加快发展科技创新驱动的产业扶贫,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
加快突破一批基础前沿与关键核心技术问题。面向世界科学前沿、国家农业重大需求和未来科技发展趋势,针对事关国计民生和农业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任务,在基因组学、合成生物学、智慧农业、农业物联网、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前沿领域突破一批重大基础理论问题;在作物改良、病虫害防控、生态循环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机农艺融合和农业大数据等关键领域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与装备,抢占农业科技发展制高点,提升我国农业科技原始创新能力,强化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源头供给,打造发展新优势。
加快促进我国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与农业产业的深度融合,将显著带动生物种业、食品产业、农业药物、资源利用、能源开发、装备制造等现代农业产业革命与高质量发展。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的有机结合,也将极大地解放生产力,促进农业机械化、农业智能化升级发展,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快传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要大力推动与互联网产业的深度融合,核心是实现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要紧跟国内外产业技术发展动态和变革趋势,始终坚持以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促进农业产业迈向中高端,构建创新驱动、深度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