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帛文献与中华文明的历史传承(3)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03-16 01:41:02
浏览

   经典类的简册文献的历史意义,有两方面值得特别注意。一是对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思想家的研究,包括其思想渊源、统绪形成及其在后世的传递。二是中国古代历史的探索,包括夏、商、周三代及其以前古史的断代及历史定位。

   关于第一个方面的研究,因《郭店楚简》的发表而首先作出了突破。1999年11月7日《中国青年报》第3版以《郭店楚墓竹简如何改写中国思想史》为题,发表了著名哲学家和思想史家庞朴等人所撰写的一组文章。这组文章的中心是论述郭店简对孔子到孟子之间思想的传承。而简本《老子》则有另一方面的意义。《郭店楚简》的整理者指出:“简本《老子》甲、丙是迄今所见年代最早的《老子》传抄本。它的绝大部分文句与今本《老子》相近或相同”。这对于肯定历史文献所记载老子其人其书是有力的证据。老子与孔子关系的研究,也可由此而得到进一步的深入。《缁衣》《五行》等文献,“暗示当时思孟学派在楚地流传甚广”。《性自命出》《穷达以时》《唐虞之道》等新见儒家类文献对于中国思想史也有着重要意义。这些,显示战国时期,甚至前推若干时段,楚文化与中原地区文化的密不可分的关系。这对于中华文化的多元统一,是极好的说明。

   就中国“三代”史而言,夏代的存在曾受到“古史辨派”的质疑,而如前所述,王国维曾据殷墟所出甲骨卜辞,推断《史记》所载“夏后氏世系之确实”。据《国语·鲁语》记,被汤击败后,“桀奔南巢”。上博简《容成氏》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有更详细的记述:“桀乃逃之歷山氏,湯又從而攻之,降自鳴條之遂,以伐高神之門。桀乃逃之南巢氏,湯又從而攻之。遂逃去之桑梧之野。”两相比较,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有关夏桀结局的主要内容一致。后者还提到桀最后的归宿之地为“苍梧之野”。这是耐人寻味的。历史上“苍梧之野”与舜相关。而这一带的相邻地区,出土青铜器有被断为“早商时期”的,十分精美,其文化来源值得研究。清华简《厚父》《参不韦》等出土文献,也为夏代历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在世界各古老文明中,中华文明的内涵及传承方式都有着自身的特点。就文明的传承来说,经孔子总结的三代历史文化,以《大戴礼记》中的《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和《礼记·礼运》篇为代表,传之后世,绵绵不绝,皆有所本。二十世纪以来简帛文献的出土,更对当代中华文明的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值得我们努力作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