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沙漠绿色传奇(山河志)(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4-11-16 06:02:02
浏览

  然而,当春风再起,人们内心的信念又一次如刚刚钻出泥土的草芽,勃然而发。和往常一样,人们又一次扑向沙漠。这一次,他们带来了一种专门治沙的秘密武器——麦草,就是小麦割下麦穗后剩下的秸秆,虽然它们已经失去生命,但却有着绿色的魂魄,可以配合人类完成某种重要使命。人们把麦草切割成二尺多长的草段,一半埋进沙丘,一半露在地表,看上去如同一颗颗金色的钉子,钉在沙丘之上。麦草成行时,远远看过去,是一条金色的锁链,锁链一条条排列下来,有横有竖,横竖交叉,就变成了一张金色的大网,把整个沙丘罩住,让它无法“流动”,无法轻易将网眼内的草种和树苗埋没、吞噬。大网中的每一个网眼,人们称之为一个“草方格”。

  尽管如此,沙漠还是会靠着自己的巨大能量反击人类,挥动无形之手一次又一次将人类的痕迹从沙丘上抹去。风是一个摇摆不定的投机分子,是沙漠的同谋,常常为虎作伥,要么把天上的云吹走,让草种和树苗干旱而死,要么充当沙子的坐骑或车辇,一次次将草方格以及人们播种在草方格里的希望践踏个稀巴烂。

  二

  时光荏苒,前仆后继的治沙人在与自然的相处中,在与沙漠的持续征战中,在反复的胜利和失败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如今的人们,已不再墨守“一季造林,成活靠天”的成规,而是看天气抓战机,“三季造林,综合施策”,什么时候能把草种活,能把树栽活,就什么时候出击治沙。

  草方格相当于与沙漠对垒的军事工事,每年从春天起,就可以不断构筑。草种和树苗相当于征战中最关键的弹药。草种好办,只要有水,最好是更为充沛、持续的雨水,随时撒进沙里,随时都可以发芽、生根,将沙踩在脚下。树苗则需要靠低温储存技术让它们一直保持休眠状态,在雨季到来之时将它们唤醒,栽种在草方格内,借助雨水的滋润使它们迅速把根系扎向沙丘深处,像一根根柔韧的长钎,将沙丘钉在大地不得动弹。

  冲锋在前的往往是沙米草,种子一见水马上发芽生根。它们不遗余力、不舍昼夜地疯长,就是为了和沙漠赛跑,在沙地上的水分完全蒸发之前,完成自己的生命周期,扎稳老根,为下一代的生存、生长打下基础,同时在一个月内将传续基因的种子撒在地上。紧接着是最为顽强的沙拐枣,它们落地之后并不像其他植物那样急于长个子,而是悄悄地向沙丘深处扎根。只要让它们在沙丘上站稳脚,它们就不太在乎沙漠地区的蒸发量,蒸发速度虽然快,但往往比不上它们根系向下伸展的速度。当它们的身高长到1米高时,根系已经向下追着水分扎到了10米深。然后,是有“治沙女汉子”之称的柠条,哪怕是干旱、严寒甚至盐碱环境,它们都能咬着牙扎下自己的根系,不但长出高大的身躯,以身阻挡风沙的肆虐,还能在每年5月开出娇艳的花朵。生命力绝对算强悍的猫头刺,是荒漠生态系统中的主角,一旦登场,便到处都是它们纤细而顽强的身影,以至于荒漠都因为它们的存在而呈现出一片蓝紫色的瑰丽景象。那是猫头刺5月下旬开花时,它们要赶在6月结出自己的果实,并在雨季到来之前在沙漠上布下自己的后代。还有美丽顽强的“沙漠姑娘”花棒,它们是沙漠里爱美又乐观的“娘子军”,从5月到9月,它们手拉手、肩并肩共同抵御着风沙,将美丽的微笑绽放成粉红色的花海。还有芨芨草、沙芦苇、沙柳、柽柳、梭梭、杨柴、沙蒿……